2014年03月21日 星期五
应大力扶持学分银行
□ 李锋亮

    在过去的近40年里,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很多人认为这背后一个巨大的动因在于中国政府坚定地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使得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持续提高。为了使中国经济依然能够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健康增长,整个社会的教育文化水平也必须持续高质量的增长。因此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解除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各种制度性障碍,以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社会。

    当前时代呼唤一个更为灵活的教育系统,一个能够和劳动力市场实现无缝连接的教育系统,使每位公民均能够突破时间、金钱、距离的限制,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地点实现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转换。学分银行便是一个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在教育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灵活转换、以学分制度为基础的、开放式的终身教育管理体系。通过学分银行,学习者能够将自己学习得到的学分通过零存整取的方式,不断累计、认证,达到一定标准后,就可以换取相应的学历或职业资格证书。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盟和韩国等都在从政府层面大力推进学分银行或者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然而要建成学分银行体系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学分银行的建设要协调不同的学校、教育子系统、甚至教育系统以外的各社会子系统,需要重构学习者与办学机构之间的关系,要打破很多现存的利益格局,将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与阻碍。以目前国家层面学分银行运作最好的韩国为例,经过10多年的建设,韩国的学分银行系统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效,比如很好地打破了不同类型教育的界限,促进了教育公平;但韩国学分银行的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由于学分银行的质量保障存在困难,导致社会认可度并不高等。

    我国也已经认识到了学分银行制度的重要性,并开始从政府层面推动相关方面的研究与试点。比如教育部就批准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的项目,旨在为我国推动“学分银行”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实践模型和政策咨询。

    可以预见的是,在我国建立学分银行体系的过程中,也必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由于学分银行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征,那么政府尤其应该在初始阶段加大投入。学分银行不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而且还和交通、电网一样属于一种基础建设,政府只有在建设初期进行相当的投入,才能让学分银行达到一个可以运营的最低标准,进而逐渐达到一个合理的均衡状态。

    譬如小额金融信贷系统,虽然按照其产品性质划分,更多的是属于私人产品而非公共产品。但由于农村小额金融信贷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而且如果初始投入不足,则很难实现可持续运营的状态。因此,各级政府对此均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扶持与财政投入的措施。对于小额金融信贷,尚且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学分银行的公共产品属性更加明显,其建设更加复杂,因此政府理应在建设初期加大投入力度。

    由于学分银行系统的构建需要协调各个教育与社会的子系统,因此在战略部署上首先要有全国性质的顶层设计与规划。而在战术推进上,要实行分步走的策略,如同当年我国互联网的建设一样,先建成一个个的子网,然后再打通各网,形成一个总网。就地区而言,可以先在北京、上海、广东这样的发达地区试点、建成。因为这些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了各种合适的支持条件,比如丰富的教育资源、相对完备的个人信息系统等,更为重要的是流动人口趋向于迁移到这样的大城市,学分银行的客户群相当充足。就领域而言,可以先从远程开放教育等领域着手,因为远程开放教育本来就具备开放、资源共享的特点,学分的认证、转换工作也相对更容易实施。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