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3日 星期五
灾难报道更需专业精神
杨雪
图/CFP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芦山地震撕裂了祖国山河,也撕开了我们尚未愈合的伤口。又是地震!又是四川!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急切地关心地震灾区的救援抢险情况,焦虑之中带有几分无所适从。虽已默念多次,却忍不住再道一声:“加油!”

    五年前的伤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但正是有了五年前的救援经验和教训,芦山地震在组织救援抢险工作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快速反应,组织部署,科学施救,考虑周全,民间参与。更值得肯定的是,微博微信的传播信息和集结舆论的优越性全面显现,例如某些高速公路在震后仍不自觉地继续收费,就在网友的一片喝斥声中做出了调整。

    相比之下,这次地震中的一些媒体表现就有些差强人意,透着一丝不和谐,总让人心里不太舒服。地震发生后,正在准备婚礼的主播穿着婚纱就奔赴现场出镜报道,惹来不小的争议。但无论她是在地震后立刻前往一线报道,还是完成婚礼后才安排去的一线,我相信,换件衣服的时间绝对能挤出来,这是个常识性问题。作秀之心,昭然若揭。

    还有一类报道,也让人看着无奈。在地震发生一小时后,雅安市人民医院的车棚里降生了一个婴儿;尽管余震不断,荥经县城一对新人如期举行了婚礼;新郎去了一线救援,留下新娘独自完成婚礼……是不是都是似曾相识的“桥段”?因为在汶川地震中都有过类似报道。而再往前想,抗击非典,抗洪救灾,也都大同小异。

    今天的舆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体报道还沿用着一贯传统的“煽情”根本无法符合公众的口味。我们并不那么想知道在这样悲情的底色中又有多少新生儿降生,又有多少新人完婚,我们更关心的是又多救出多少人,灾区的生活和医疗物资够不够用,对次生灾害的监测到不到位等等具有建设性的信息。

    传统媒体“干活”的方式若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只能公然在公众面前暴露出自己的不专业。而今天的公众,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刁钻”,有着独立的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不会再像过去一样被动接受“煽情”的灌输。所以,我们的媒体是时候好好自省了,当然,这也需要顶层设计者多费费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