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征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航天特色的“使命+平台+土壤”三位一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之路。
以航天报国为使命,将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融入科技人员血脉。
以重大工程为平台,着力在创新实践中打造航天科技人才国家队。我们始终坚持把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按照工程每推进一个阶段,人才就要跟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实施人才接力培养计划。加强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工程研制+理论研究”模式,加强对发展潜力大的“苗子”重点培养、聚焦培养、放手培养,及早选派他们主持或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计划、重大工程(产业)项目。强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支持工程,构建了科技专家体系和产业公司技术带头人制度。创新后备领军人才培养方式。探索建立后备科技领军人才导师制度、科技领军人才助手制度和科技领军人才科研成果量化与考核机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挖掘技能人才团队潜能。建立培养、选拔、使用、评价联动机制,创新技能竞赛模式和多元评价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了高凤林、徐立平等大国工匠。
以成长机制为土壤,形成培育航天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氛围。建立完善集聚人才机制。优化“三位一体”人才引进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探索完善海外高端人才招聘方式,拓宽渠道强化社会成熟人才引进,创新紧缺专业优秀高校毕业生引进模式,采取柔性和刚性等形式选聘各类高素质急需人才。搭建适应人才成长规律的系列通道。结合航天系统工程特点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研究,为科技人才设计了“技术岗位通道”,分为型号指挥、型号设计、产品设计、预研研究、工艺技术、管理专家等多个系列多个层级的发展通道,避免了走行政管理独木桥的现象。创新人才激励方式。坚持物质与精神手段并举。将业绩贡献紧密挂钩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突出岗位贡献和业绩导向,坚持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设立航天功勋奖、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此外,还实施股权激励、荣誉奖励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