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的人才成长符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不同阶段需求有所差别,因此,科学基金在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针对性的设计了不同的项目类型,如青年科学基金作为早期青年人才启动独立研究经费等等。科学基金对人才类项目的设计既考虑了成长阶段的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人才类项目的遴选和培育功能,在不同发展阶段,从全部研究队伍中遴选出优秀的人才给予激励,通过完成项目体现系统严谨的科研训练和培育功能。虽然在不同发展阶段设计了不同的人才类项目,但科学基金反对固化人才成长的阶梯,拿到一个才能拿下一个,如果哪一步丢了,下一步就跟不上了,这样会导致急功近利的现象出现,不要让帽子成为负担或者急功近利的催化。
我们做过些调研,科学家对科学基金的人才类项目总体上还是认同的,对于不同阶段的基础研究人才起到了遴选和培育作用,给予了激励。科学家将青年基金比作是青年人的口粮、一粒种子,成长到一定阶段拿到杰青是再飞跃的助力、是引子。等到获得创新研究群体资助时就是一个情怀了,这个时候要更多的展现它的团队精神。
从数据统计看,科学基金资助发表SCI论文占全部SCI发表论文的比例达到60%多,说明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队伍非常庞大,他们有不同的个性化层次需求,科学基金对此有些专门的设计,比如,科学基金对女性科学家的资助有特殊的政策倾斜,青年基金申请女性可以延长到40岁,男性是35岁。其次,对欠发达地区也有专门的地区基金给予支持等。我们也在分析探讨博士生、博士后还有职业生涯早期顶尖人才的需求等,都需要摸清群体规律,对他们的个性化层次需求进一步探讨。
面向未来,我们还要考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结构是什么样的?比如万人中基础研究人员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世界上学科前50名最优秀科学家中国科学家占比等等,我们要设想怎么样教育、培养出科技强国所需规模的优秀人才,科学基金如何有效满足这么大规模的基础研究人才成长需求。未来的挑战是很巨大的,我个人观点一是要持续加强对职业生涯早期科研人才支持;二是加强对优秀博士后、优秀博士生的支持,培育基础研究发展新动力;三是着眼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高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适度加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