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艘货船在宜昌一码头装运大米时,散落了不少在地上,20多只麻雀抢食后,当场死亡。宜昌市相关部门人员通过抽检,认为大米没有问题。对于麻雀的死因,有媒体引述技术人员的话说,可能是抢食过多而撑死。但时隔三天,宜昌方面却发布消息说,在死亡麻雀胃中检出高毒农药呋喃丹,还澄清说没有技术人员向记者分析过麻雀死亡的原因。但官方又表示,麻雀虽是被毒死,却与其抢食的大米无关。
至此,麻雀之死如同一场闹剧,一波三折,却仍是一桩悬案,始终没能打消公众疑虑。
现在有关部门的结论是,麻雀是被毒死的,但与它们所吃的大米无关。在食品安全让人谈之色变的今天,这样的结论离公众的知情需求相去甚远。麻雀到底是怎么死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这里面至少有以下四点疑惑。
第一,麻雀撑死说究竟从何而来?笔者孤陋寡闻,只听说过家养金鱼被撑死,未听说过野生麻雀也会撑死。但是动物进化论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没有动物会傻到被粮食撑死,不然如何进化到今天?麻雀是不是撑死,做个尸检便知。既然之后能检出麻雀胃里有高毒农药。那当时的撑死说从何而来?说白了,还是因为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才会有第二次的检验。否则,麻雀撑死岂不就盖棺定论?麻雀撑死事小,但是这种信口开河的解释习惯却不容忽视。
第二,抽样检验是否立得住脚?这批大米共有几十吨,四个批次,有关部门的检验只是抽检。表面上看,这样的检验是合理的,但是抽检永远不是普检。按照目前国内农业种植的现状,各种农作物都是一家一户的种植,最后统一收购。即使是同一个工厂加工,来源也是千家百户。施药不同、土地不同、污染程度不同。且不说镇与镇、村与村的农作物会有差别,就算邻近的东家与西家的作物都可能农药含量不同。抽样检验四个批次,不能代表所有大米都没有问题。
第三,检测标准是否科学?众所周知,喷洒杀虫剂,可以把苍蝇蚊子药死,但未必就能把蟑螂药死,更不会把人药死。但这并不意味着杀虫剂就不会对人造成健康损害。这虽然是动物间的个体差异问题,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量的问题。按照人的承受能力,这批大米或许是含毒量较低,可以食用;但是按照麻雀的承受能力,或许就是毒性较高的。所以,有关方面不能仅仅说一句,麻雀死与大米无关,而应该将检验的标准,以及检验出的具体含量等结果公之于众。
第四,毒药到底来源何处?如果官方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再次检验得知,这批大米确实农药含量为0,也就是说麻雀胃里的农药成分确实另有来处,那么就应该追溯农药来源。与喷雾农药不同,呋喃丹是内吸剂,通过拌种或者土壤融入植物的“血液”,正因为它毒性太强、环境危害严重,早已被农业部列为限用农药,严禁在可食用农产品中使用。麻雀们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吃到这些农药?这种农药有没有用到可食用农产品中?追问“麻雀是怎么死的”,并不是小题大做,因为这种杀虫剂一旦滥用,下一个死亡的可能就不仅仅是麻雀。
说到这里,似乎应给麻雀鞠个躬,说什么也是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次是碰巧有麻雀做了“马前卒”,还有多少有毒的大米、谷物、蔬菜,没有遇到麻雀这个冤家。只是,高毒农药到底来源何处的悬案还没破解,麻雀们也“死不瞑目”。只有相关部门继续跟进,将这桩由麻雀引发的悬案彻底破解,才能满足民众的关切与期待,才能挽回不断面临危机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