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4日 星期五
两会报道的晚饭时间
本报记者 刘晓莹
看我报道扫一扫

    第三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虽然跑人大还是头一次,却少了些第一次上会的兴奋和紧张,多了些从前没有的历练和从容。而无论是跑人大,还是跑政协,变中不变的是组成两会期间工作与生活的三件事:白天外出采访,傍晚回报社边吃饭边报选题,饭后在报社写稿子。如果问我最“怕”这其中的哪一项,还要数有科报特色的晚饭时间。

    和一位记者讨论,这两会怎么才能出好稿子?他不假思索:运气啊!没错,人大的代表团驻地分散在北京的四面八方,首都又如此之大,能遇到代表讲记者刚好感兴趣的话题,那真算是“撞大运”了。

    每每这个时候,走进会议室的脚步都变得轻盈欢快,哇噻怎么连今天的饭菜都这么香?!报完选题听到几位编辑策划老师肯定的话一出口,总编辑也点头:“行,写吧!”立马觉得世界都是你的。

    当然,这样的概率是极小的。倘若一天下来毫无斩获,搞科研的没谈科研,不了解科研的却乱讲一通,蹭访到的大佬言论漫天飞,你想采访的人却拒你于千里之外……此时心里最忐忑的,还是等待自己的晚饭时间。

    一日推开会议室的门,发现气氛与往常有些不同,大家稀松而坐,侃侃而谈,就连往常最紧张的女记者也满脸堆笑,没等我发现有何异常,一条“朋友圈”弹出:老总不在真好。

    发现真相的我四仰八叉开始享受难得的晚餐休闲时光,正当我细细感受这喜乐平和的氛围,这条“朋友圈”被点了赞,仔细一看,是总编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