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报道扫一扫 |
手里有稿,心里不慌。作为第一次上两会的菜鸟记者,两会前一周,我就开始搜罗代表名单里的熟人,却发现一个都没有。这是个坏消息。
“喂,我是科技日报记者,请问您是……”我问。
“我给你发邮件吧,你看看我的建议,好不好?”对方有意推辞。
“我知道您退休后还来到基层搞科研……基层农业科研是否面临人才短缺问题?”我又问。
“现在的基层太缺科特派了,他们都不愿意来……”
终于打开了赵亚夫代表的话匣子。
这是我两会期间通过电话完成的第一个采访,名单上他的身份很眼熟,辗转要到电话。联系了三回,才发生刚才一幕。因为有所准备,初访很成功。
遗憾的是,这种幸运并未保持太久。要么不知道对方来头胡乱蹭访,要么知道了想问问题张不开嘴,要么问题问了没问到点子上,要么自备选题找不到合适的人来谈……满满的都是泪。
在把前期准备内容都用光了之后,“听会写稿”明显没后劲儿了。自我总结,除了平日写稿练手机会不多之外,积累不足是致命短板。
十几天工夫,我写满了一个本子,用光了两支笔,录音笔录到满仓。但若是能够提前做好选题策划,加强知识积淀,稿件质量定能比现在上一层楼;若是脸皮厚点,能多“缠”出来几篇稿子,想必也是极好的。
欣慰的是,两会路我也算走了一回,遗憾多收获也多。后面的路,我得边走边“吃”点墨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