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4日 星期六
国语差赖不着学外语

    文·句艳华

    玉渊杂谭〉〉〉

    近日,一向敢想敢说的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在微博上大力反对娃娃英语,认为应该取消小学英语课,如此才可以增长孩子们对国语学习的爱好和时间、精力。听众们之中的正方反方立刻就此争论不休。如今能引起共鸣和争鸣的,教育话题绝对是一个。这里也想掺和几句。

    王旭明后来更正说,他并不是反对学习外语,而是反对强迫娃娃学外语。但看他的观点,立足点还是在于英语削弱了母语和传统文化教育。他这么讲,一是现在的英语教育制度实行多年以来,已显露出不少弊端;二者,多少也与如今传统文化的回潮有关系。

    王旭明所指有理,长期以来,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和对语文教育的轻视这两种现象的同时存在,确实造就了不少母语水平偏低,但英语水平也未必高明的学子,这显然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双输之举。但是,因为英语教育长期以来的弊端受人指责,王旭明作为一位颇有些影响的公众人物,出此极端言论,很容易产生误导,助长一些思想保守之人对英语学习的反对,也就是矫枉过正。

    个人认为,母语水平和传统文化的“失继”,和重视英语学习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充其量也只是原因之一。这里大胆断言,即便从今往后高考不再考英语,甚至取消英语课程,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甚至高校对语文教育的轻视,短期内并不会因此发生大的改变。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从上世纪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非礼”,以及由于国家建设所需而形成的重理轻文“传统”是其一;再者,语文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造成了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更重要的一点,是整个社会彻底的功利化、重投机严重腐蚀了教育。

    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设想,假如我们国家全民英语水平都能达到自如阅读英文书报的水平,那国家的面貌必然会为之一变。首先,它代表我们的教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次,说明我们的公民素质已经相当之高。可以想见,那样一个社会,人们必然关心世界,对不同的文化产生包容心。因为可以吸收不同文化的营养,社会空气定会开放、开明,善于学习他族所长的同时,也必然具有文化自觉。举个也许不恰当的例子,新文化运动时期那些领袖们,极端者甚至主张全盘西化,但个人生活和礼仪却是相当中国式。

    正因为目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英语学习不仅不应该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当然,这种加强,应该是针对上一阶段英语教育出现的弊端进行的改革,提高其质量。其内容,包含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包括考核方式。只要不在升学上做文章,娃娃们并非不能接触一点简单的英语。在成人升职上的英语考核上,也应该适度弹性。人才的专与博,一直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各种人才都有用武之地。用外语水平去评价一个考古学家,拿数学题去考钱锺书,是很没必要,很不得要领的。所以,如艺术、文学、考古等这种和外语水平关系不太大的专业,应该灵活处理对其从业人员外语水平的要求。

    不过客观地说,逐利是人的本能之一。在升学大业和继承传统文化两者之间,家长和学校很难做到不“短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站出来。假如现阶段将教育完全拖出应试的泥沼中,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那么,不妨就继续利用考试这个“指挥棒”,增加对语文水平的考核,让学生、家长、学校这三个“拜分”的群体走出重此轻彼的现状,两种语言的学习,原就可以不产生矛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