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
统计显示,约有60%—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需要接受放疗。而在恶性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约在40%—80%之间,需要营养支持者约为97%。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和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可以让患者更好地应对放疗的副作用,降低并发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改善治疗结局。
那么,放疗的机理是什么?放疗后为何会造成免疫力低下、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放疗后,如何选择容易吸收、有营养的时蔬和保健品、营养剂?针对上述问题,科普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及神经肿瘤委员会全国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副主任郝春成教授。
放疗是把双刃剑
郝春成介绍,放疗是放射治疗的简称,是和手术、化疗并列的癌症治疗“三剑客”之一。作为对抗癌症的重要手段,放疗技术是利用X射线、伽马射线、电子束、质子束等高能粒子或高能波来破坏和毁损癌细胞的DNA,阻止其分裂和“疯长”的癌症治疗方式。
临床上,通常把放疗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在有针对性地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人体周围正常组织也将不可避免地被射线所损伤,导致机体出现疲劳、恶心、体重减轻等不适,并引发唾液减少、咽喉疼痛、吞咽困难、食欲欠佳和营养不良等一系列胃肠道反应,致使病人表现为病态消耗,甚至伴发晚期“恶病质”状态,极度消瘦、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出现全身多个脏器衰竭等。
免疫力的迅速“滑坡”,更容易使患者受到病毒、细菌感染,合并其他疾病,如口腔黏膜溃疡、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白细胞减少症等,继而引起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甚至打乱既定的医疗方案,不得不按下治疗计划的“暂停键”。郝春成指出,从这个层面看,营养的补充和适当的饮食调理,对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极为关键。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周期较长的“放疗关”,还能提供足够的养分来支持对身体的修复,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放疗后要尽快纠正营养失衡
郝春成说,蛋白质是身体必需的构成成分,对修复和重建受损组织至关重要,必须保证足量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消除放疗诱发的氧化应激反应。另外,矿物钙和维生素D对保持骨骼健康很有益处,对抗肿瘤治疗所致的骨质疏松有保护功效。但如果日常饮食不能满足患者每日机体所需,还必须在专家指导下口服肠内营养剂,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如静脉滴注营养液,尽快纠正患者的营养失衡。
郝春成指出,在放疗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遭遇厌食恶心、味觉改变、吞咽障碍等困境,因此要对饮食的适应性做出及时调适。比如,食用软糯的米粥、果汁、蔬菜汁、藕粉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伴有咀嚼或吞咽困难者,可多选择液体或软质食物,如汤、奶昔或果泥等。同时,少量而频繁的进食节奏,可增进食欲并确保充分的营养摄入。
必要时量身定制个性化营养攻略
郝春成建议,肿瘤患者放疗之前,需要由专业人士对其身体状况做出评估,必要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营养攻略。他建议,放疗前应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的食品及易于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优质蛋白主要包括动物肝脏、鱼肝油、各类红肉、豆制品、鱼类、奶类;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蔬包括柑橘、草莓、猕猴桃等水果,以及西兰花、甜椒、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燕麦、全麦面包、糙米等。另外,食用各类坚果也是很好的选择。
郝春成提醒,放疗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尽量多补水,让机体保持充分的水分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帮助身体排除毒素并维持正常的身体功能,减缓化疗副反应;二是少食多餐,如果存在食欲减退或消化不良的状态,可尝试将一天的食物分成若干小份,而不是少量大餐;三是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和高糖食品,这类食品含糖量高、添加剂多、营养价值低,多食无益。需要注意的是,放疗期间不宜进食辛辣、过咸、过冷、过热及粗糙之物;尽量避免盐腌、酸涩及烟熏等饮食,坚决杜绝烟酒。
除了把好“入口关”之外,放疗后的生活方式也要适当改进。如确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尽早修复受损的机体;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做瑜伽或冥想,既能增强体力和耐力,还能抵抗放疗的冲击;与家人和朋友多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及时摆脱放疗造成的“心理阴影”。
最后,郝春成提醒,放疗顺利结束后,需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定期检查和随访,以监测身体有无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