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1日 星期五
探秘新疆图瓦人村落
□ 文/图 宋伯航
图为新疆白哈禾木村木屋。

    新疆喀纳斯湖畔,有一支神秘图瓦人部落,沿袭古老独特风俗,至今不被外界打扰。图瓦人生活的喀纳斯环境,被誉为“地球最后一片净土的人间桃花源”。

    邻近喀纳斯村的禾木村和白哈巴村,居住着2000多名图瓦人,使用图瓦语,是我国现存的稀有语种,隶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图瓦人,隋唐时称都播,元代称图巴或乌梁海人,属蒙古族支系,准确称谓蒙古族图瓦人。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守卫要塞和放马场的兵士,逐渐繁衍至今。也有学者认为,图瓦人的祖先是500多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今天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属同一民族。最近,又有俄罗斯学者研究发现,图瓦人可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对此,学术界没有定论。

    喀纳斯行政区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地处西域丝绸之路节点上的西北部天山商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天山自然文化遗产地。图瓦人长期生活在群山密林中,以绵延起伏的阿尔泰山脉作天然屏障,高山森林环抱,河流湖泊密布,土地草原肥沃,大漠绿洲相连,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走进图瓦人传统原始木屋,冬暖夏凉。卯榫结构木制建筑,不使用一根铁钉,不用地基,就地取材,挑选笔直坚硬的松树作搭建房屋材料。每层松木里填满厚实的干苔藓,紧密黏合上下两层积木,不仅坚固防风,而且吸潮保温。喀纳斯冬季漫长,雨雪丰沛,为避免积雪压塌木屋,屋顶采用尖顶三角形架构,积雪顺斜坡滑落至地融化。

    早期图瓦人生存方式,主要以渔猎为生,后随时代变迁,转为半狩猎半放牧。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业外,仍保留着山地草原少数民族游牧传统。春夏回转草场集牧,秋冬外出骑马或乘自制雪橇狩猎。据考证,阿勒泰地区的图瓦人最早发明了滑雪板,是“人类滑雪起源地”,部分图瓦人仍保留着秋冬狩猎传统习惯。

    今天图瓦人的生活,经长期民族融合与历史演变进化,受当地蒙古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影响,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米面为主,用鲜奶制成奶疙瘩、酥油、奶豆腐等食品;肉食多清炖牛羊肉、手抓肉、烤肉、大盘鸡、马肉、熏马肠等;面食有拌面、揪面片、抓饭、烤馕、馓子、油塔、曲曲儿等;采摘山林中的花球果、野草莓、野枸杞等野果制成果酱,配合烤馕、肉食一起享用,极具西域风情。

    传承先祖创始文化,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图瓦人迎来一年一度盛大的“点灯节”,也叫邹鲁节。这天,整个夏秋季在外放牧的牧民身着盛装回到村里,他们从山上采集一些爬地柏堆成一堆,到傍晚点着,然后围坐祈求吉祥安康。

    在“点灯节”,一家人围坐炕上,在喜笑颜开的欢快气氛中,一边大口吃着牛羊肉,一边大碗喝着醇香奶酒。奶酒的制作,是图瓦妇女用特制酵母将煮熟的牛羊马驼鲜奶发酵,又将发酵奶放入锅中煮沸,同时在锅上扣一木缸,上部有一流槽,奶酒从流槽中流出。奶酒,是喀纳斯的阳光雨露和草木精华经过奶畜的有机处理和转化最终凝结而成,是十分珍贵的绿色保健食品。

    从“点灯节”开始,预示进入漫长的冬天。雪覆禾木,春牧冬休。伴着寂静喀纳斯湖静眠,枕着白哈巴苍茫雪山入梦。

    漫步图瓦人村落,宛若掀开一页页历史,骑乘骏马驰骋草原,如同穿越一个个朝代。亲临图瓦人的“点灯节”,互赠图瓦族人前世今生顶礼膜拜的圣洁哈达,盛世开泰共同分享春华秋实喜悦,双手合十于胸前,祈祷中华大家庭未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作者系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本版投稿邮箱  769131563@qq.com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