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生命之房
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古人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说的都是预防胜于治疗。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类似,对于宫颈癌也有类似的三级预防体系。遵循这些预防体系,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晚期宫颈癌的发生。
2012年,在美国访问时,我铆足了劲儿要去观摩他们用高精尖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做宫颈癌手术,但在4个月访问期间,竟然只见到过两例手术。而在国内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一个病房每周至少都有3台宫颈癌手术。与美国同行交流后得知,美国每年大约有1万例女性因宫颈癌手术,分配到每家医院,每年也就10多台。的确,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宫颈癌较为常见,而且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宫颈癌尤其是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已经非常少见。
导致欧美国家宫颈癌患者显著减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子宫颈癌筛查系统的建立,二是病因的明确——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正因为如此,目前认为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肿瘤,关键是在于病因学预防,以及对癌前病变的识别和处理。借鉴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治体系,把宫颈癌的防治也分三级。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
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可以认为,HPV疫苗的使用,是子宫颈癌的一级防治措施,它能使大多数女性免于罹患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但可以预料,随着时间推移,病毒会进化出逃逸对策,因此,不可能完全取代后述的二级防治措施。目前认为HPV疫苗的适用人群为9~26岁无性生活的女性,一旦有性生活后,免疫效力下降。
二级预防:发病学预防
二级预防指对于特定高风险人群,筛检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病例,从而进行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其措施包括筛查和干预试验。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处理,是子宫颈癌的二级防治措施。推荐21岁以上的女性,至少每两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即TCT),有条件的地区,可将HPV检测作为筛查手段。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做宫颈锥形切除术。可以说,如果这样定期做防癌检查,子宫颈癌很难发展成为晚期。
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三级预防指对现肿瘤患者防止复发,减少其并发症,防止致残,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以及减轻患者由肿瘤引起的疼痛等措施,如三阶梯止痛、临终关怀等。对确诊的子宫颈癌进行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加上化学药物治疗(放化疗)是宫颈癌的三级防治措施。目前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好,晚期或复发患者效果仍不理想。
如果乐观地来看,随着HPV疫苗的广泛应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处理的规范化,晚期子宫颈癌会越来越少。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类与疾病的博弈远非如此简单。正如流感病毒一样,HPV也可能发生适应性改变,说彻底消灭宫颈癌尚言之过早。
关于宫颈的健康问题我们简单谈到这里,下期我们将讨论人类原始生命赖以成长的土壤——子宫内膜的健康问题,以及包括构成子宫这个生命之房的墙壁——子宫肌层的常见健康问题。
(作者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届“国之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