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8日 星期五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 王德昭

    新年伊始,25岁的“小魔仙”扮演者疑因心梗去世,年轻的生命稍纵即逝,令人唏嘘不已。一旦发生心梗,早期猝死率较高。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发病人数高达54.4万人,位居全球之首。30岁~63岁是猝死的高发人群,其中互联网、金融、医疗、演艺界是猝死的重灾区。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死亡。之前没有任何先兆或者预兆(或者患有疾病,但是没有去看医生,自己也没重视),突然发生了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在发病24小时内死亡。这些猝死,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心脏疾病导致的,急性心梗、室颤排在前列。

    如果大家能正确认知,并从现在起改善生活习惯,预防猝死,就不会把自己推到悬崖边缘。那么,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猝死?哪些人不必过于担心猝死?下面我想给大家详细说一说。

    三类人容易发生猝死

    生活习惯不好、对身体不爱惜之人群。

    这类人以年轻人为主,在互联网行业很常见。很多人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很好,于是经常熬夜、抽烟、喝酒、靠咖啡提神,或者长时间地打游戏、泡夜店,几乎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时间久了,身体透支,对心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突然有一天,心脏就罢工了。很多年轻的猝死者都属于这一类。

    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健康之人群。

    这类人以青壮年为主,既是公司的骨干精英,又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有很多人把工作带到家里,没有工作和非工作时间的区别,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工作为主。

    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看医生,做体检。认为有些小的或者轻微的症状,自己忍忍就过去了。长此以往,积劳成疾,一旦发病再也回不到从前。

    患有疾病、不愿意看医生之人群。

    这类人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并不相信或者理解现代医学。觉得药物副作用大,甚至有毒。血压、血糖和血脂高了,统统不吃药,靠保健品或者食物来调理,甚至去找江湖骗子弄“神药”吃。久而久之,耽搁了治疗,任其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对疾病不重视引发猝死

    知道了哪些生活习惯容易导致猝死,就能找到对应的预防方式。

    要爱惜和重视自己的身体。绝不能因为年轻有资本而糟蹋自己身体。人的身体调节能力很强,很多有害的刺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一旦出现了症状,说明已经造成了实质上的损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养身体要靠平时,不能临时抱佛脚。

    小病早治,切勿耽搁。有些人小病喜欢忍着,不到无法忍受不去医院,导致疾病发展到了无法救治的程度。

    其实,有些所谓“小病”的危害并不小,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而且,大病都是由小病发展过来的,小病容易治、花钱少、治疗时间短,千万别等严重了才去医院。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有任何身体上的不适要赶紧找专业的医生咨询,得到专业的指导。

    过度担心猝死没必要

    有类人不是真的猝死高危人群,但他们对自己的健康过度关注,总是会担心自己有猝死的可能。

    这类人往往存在心悸、不典型胸痛、肌桥、早搏、窦速、心律不齐、颈动脉斑块等问题,原本不太严重,但道听途说地把自己的病跟传说的瞎联系,开始紧张、焦虑。于是,整天担心猝死。身体还没出大问题,精神先一步垮掉了。

    猝死虽然可怕,但是可防可控。真正的猝死高危人群是对自己健康不重视的人,而非那些整天担心猝死,但没有相关症状的人。

    (作者系北京和睦家医院心内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