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森林康养基地之一,楼观台森林康养基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里,穿过重檐歇山的朱红大门,便进入绿色的海洋,宽阔的水泥路旁,是两列人腰粗的松树。
当前,虽然是新冠疫情之际,但园内预约而来的游人数量却不少。也许经此一劫,人们更加注重养生健体。轻装上阵的我们踏步向前,走过平坦大道后,来到了环形康养步道,只见那带着山势的台阶,一直绵延向上。等到台阶爬累了,便换成平坦的水泥路,走倦水泥路,又换成鹅卵石小道。这种相互交差、精心设计的健步道路,让人在舒缓张驰中前行,丝毫没有困倦之感。而道路两边栽植的绿色植被,密密匝匝,随着阵阵清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山川乡野与人文自然和谐共处的恬静,给人以“致虚极,守静笃”的心灵激荡,也为景区后的楼观台森林康养基地注入了道家风骨、天地灵气。
沿着环行步道前行,便走进了百竹园。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品种园,这里收集保存的竹种有18属150种,面积达204亩,是我国南竹北移的重要实验基地。
在竹教育园和竹趣园里,看着那些玲琅满目的竹子和五花八门的竹物介绍,我有些目不暇接,若不仔细观察,可能无法分辩。那些竹子有的细若筷子,有的粗如大腿,有的如纤纤少女,有的又风情万种。虽然高挑的身材,让它们显得有些柔弱,但也是柔中见刚,昂扬向上。行走其间,人也如竹般变得高雅起来,步履也变得缓慢起来。竹风清幽,竹海涛涛,满目的苍翠与清纯,以及源源不断的负氧离子,让人全身心都得到了洗涤,五脏六肺都似清澈溪流漫过一样清爽。
楼观台的绿不是一般的绿,它是一种最原始的绿。作为陕西省林业局唯一直属的国有林场,其历史可追溯到1934年。37163顷的地域,海拔501-2997米的高差,让这里的植被自下而上划分为竹类、栎类、桦类、冷彬林和亚高山灌丛草甸。
出得百竹园,便进入森林康养中心。那一棵棵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树,在林海中稳坐。它们的子子孙孙们便绕膝而站,大大小小,高高低低,里三层外三层的,形成了一片遮天避日的浓荫地。就连风要经过,都是侧着身子而行。路随着山转,树顺着坡生,草便挂满了山体。这种被绿色延伸出的深邃,向着更广更深处蔓延,便是绿的海。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被喻为“抗癌卫士”的红豆杉,它们高耸入云,于孤傲中透露出典雅。还有被喻为“植物活化石”的秦岭冷杉,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茎苍叶秀。
除此之外,银杏树、菩提树、柏树等,或粗若水桶,或虬枝卧龙,与不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飘忽不定的山岚雾气,幻化成一种迷离,呈现出一种虚静之感、清雅之美。如此人间仙境,清雅之地,难怪老子会驻留于此,写出响彻古今中外的《道德经》。
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承担着60万亩国有生态林的资源安全、森林抚育和秦岭北麓生态修复任务,还肩负着西安市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以及大熊猫等食物的培育和栖息地保护,并且其内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羚牛、金丝猴、金钱豹等28种。
林木葱郁,鸟儿不绝,那一声声清亮的嗓音总是将这绿色叫得更加苍翠,也让山林更加清幽,不知不觉中便走了20多公里。我想,若不是有这饱和氧分子的陪伴,我们这些久居办公桌前的懒散之徒是很难迈动腿脚的。
一阵清风吹过,一阵绿色的波浪,在无数的树叶上翻滚,跃进心中便产生了无尽的惬意,一个劲儿地向上蹿,仿若这里的山林,生机盎然,我想那是生命的律动。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