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的复工复产阶段,正赶上武汉的梅雨季节,6月28日傍晚时分,只见一片奇怪的“树叶”贴在我工作单位的玻璃窗外,细看之下,玻璃上还有星罗棋布的虫卵,随着我的靠近,这片棕黄色的“树叶”突然振翅而起,飞行大约3米即停歇在一堆木樨(桂花)的老旧落叶中,消失踪迹。这令我激动万分,实在是机会难得。有资料显示,雌性枯叶蛾在产卵之后不久就会走到生命的尽头。
此次拍摄使用了佳能EOS5DS相机搭载国产长庚光学的老蛙100毫米F2.8微距镜头,拍摄时气温约27摄氏度,湿度接近100%。
相关研究表明,枯叶蛾的活动范围和温湿度有非常大的关联,借着日落还未到,光线仍然充足时,我在树叶堆中找到了它,枯叶蛾可能意识到了危险,选择与木樨的枯树叶融为一体,一动不动,这对于一个微距拍摄者来说几乎是最完美的状态,随即我毫不犹豫的按下快门,拍摄到两张常规微距图。
枯叶蛾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昆虫的统称,在我国约有80属1300多种,是我国较为常见的森林害虫。其中,著名的松毛虫就是枯叶蛾科昆虫之一。而此次拍摄的枯叶蛾因资料较少,只能猜测为较常见的杨枯叶蛾。枯叶蛾体型壮硕,下唇须很长且向前延伸,在拟态时会模仿叶柄的形状让人难以察觉。触角呈现出双栉齿的形状,像一把牙刷一样举在头顶。头部、躯体与双翅都是黄褐色,前翅较宽且中段向外弧形突出,与椭圆形的后翅在停歇时贴合在同一平面,形成了一片枯叶的形状,在野外很难发现。
为清晰刻画枯叶蛾的头部细节,我使用长庚光学的老蛙25毫米2.5-5倍放大倍率超微距镜头进行拍摄,由于这次追求的是放大倍率,依然采用了佳能EOS5DS相机进行506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拍摄方案,在超微距头放大到4倍的放大倍率时,相机所能拍摄的景深已经非常浅,经计算大约为140微米,此时我通过wemacro螺旋步进微距云台进行景深堆叠拍摄,其中最大难题在于只要有微风吹过便会前功尽弃,第18次尝试时,空气保持了大约30秒的静止,而虫也维持着一动不动的状态,大景深拍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