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29日 星期五
朝胜观察:文

    经历的那些日子,可能是文化传承中,最薄的历史链条。但是,也可能是对文化批判反思时,最厚的历史链条。

    网络定期会生发出自己的词汇,这令许多中国文字的捍卫者很不爽。“不爽”,似乎也是一个网络热词。于是,许多经典文化的学者,也不得不学着说些时髦的网络语言,和年轻一代对话。尽管许多网络热词流行得快、淘汰得也快,然而,“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哪怕只是昙花一现,其短暂的生命也令人过目难忘。

    就在吾辈自以为是文人,而对眼花缭乱的网络热词日益困惑之际,电视台突然大兴传统文学之风,特别是以弘扬古典诗词为主的一些电视节目,让两千多年来的诗词歌赋,在今日之中国社会刮起了一股清新之风。就在足以令人额手称庆之际,电视台又推出了一批古典诗词“神童”,把人看得目瞪口呆。小小年纪,对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倒背如流、触类旁通、口若悬河、舌如莲花……本来挺接地气的一件事,又生生地折腾出一堆超凡入圣、令人望而生畏的“诗词达人”……

    当然,媒体也罢、电视也罢,自有其套路。寻常人过寻常生活,老百姓也自然有老百姓的“江湖”。朝胜以为,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该上学时上学,该玩耍时玩耍,也就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过得去”的基础。

    朝胜忝陪“老三届”之末。其实,我们在年少时,也是读了不少书的,除了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和毛主席的“四卷雄文”之外,也偷偷地读国内外名著,但想在那样的大环境里,汲取真正意义上教育的乳汁,那并不容易……经历的那些日子,可能是文化传承中,最薄的历史链条。但是,也可能是对文化批判反思时,最厚的历史链条。

    教育的先天不足,成长的后天失调,让我们这一代人磕磕碰碰地走完了大半生。联想到近日,把比较常见的词汇和典故都能弄错的大学校长和教授们,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是他们后来学的都是自然科学,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他们都是杰出的科学家。朝胜不懂科学,但是朝胜也从那个年代走过,无论你以后学的是什么专业,那点可怜的传统文化基础,还是不可或缺的。几十年了,连那么常识性的文化基础都有问题,我也很难相信他们会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多么大的科学成就。因为,无论文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都有相通之处。

    朝胜无意指责某人,我只为我们那一代人脸红。我们确实差得很远!假如,当年我们那一代中较为年轻者,今天还在工作,或者还在国家科研领域担纲大任,那么,就像不可在传统文化中无知一样,也不可在网络文化中失语;就像不可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夜郎自大一样,也不可在科技战略上彷徨;就像不可让人人都成为诗词达人一样,也不可让诗词的意境中失落每一个百姓……

    希望在未来科学文化大厦的建设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