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07日 星期三
企业家精神了,经济发展才有“精神”
胡一峰

    很多人都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确实,激发市场蕴含的活力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太重要了。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地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最大也最深远的变革,就是在神州大地上建立并不断健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众所周知,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正是众多企业的存在,市场经济才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息息相关,才让我们每一个人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经济的脉动。因此,企业家在市场中的地位和表现,不但是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与否、运行健康与否的重要表现,而且是国家经济发展态势的风向标。概言之,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够不够精神,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够不够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具体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目的都是为了给企业发展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家的信心,让中国的企业家们精神起来,迸发出更大的创新创造动力。同样,报告中强调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举措,固然是推动当下经济发展的现实之举,但也具有培育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群落的长远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政策“红包”一定会增强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信心。

    同时也要看到,企业家精神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自己掉下来,它从来都是企业家的生产经营实践和道德文化修为的产物。利好的政策只是企业家精神的“助产婆”。

    经济史告诉人们,就像物质富裕并不自然而然地提高文明素养一样,钱包鼓起来了,企业做大了也不必然会带来企业家精神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文化注入勇于创新、讲求效率等现代精神元素,成为现代中国新的文化榜样。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家不那么精神,有的甘当“老赖”,有的粗制滥造,有的热衷炫富,有的管得住自己却管不住“富二代”,有的为富不仁,有的钻政策法律空子,有的与腐败分子沆瀣一气,滑向了暴发户、油腻男甚或土财主,个中折射的是中国经济或显或隐的问题,也反映了企业家个体素质的问题。

    正因为这样,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实”的政策举措的同时,还不能忘记大力培育和倡导看起来“虚”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就当下而言似应包括两大重点,一是以社会责任感为支撑的“诚信精神”,这就要求弘扬“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等我国传统企业文化,并结合现代经济的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诚信成为中国企业文化之基和企业家立身处世之本;二是以历史责任感为支撑的“工匠精神”,也就是坚持质量为先、精益求精,实现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在新时代开创中国经济的新天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