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
改地名应尊重历史还是现实?
文·杨 雪

    ■玉渊杂谭

    随着江西省庐山市的挂牌成立,一个本就不广为人知的地名“星子县”从此成为历史,但针对此番改名的争议并没有完结。有趣的是,改地名这事竟和婚姻类似,也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即便黄山市早已民声四起,呼吁恢复“徽州”之名,庐山市还是义无反顾地改头换面,以期待新的生活。

    想起在微信上看过一则吐槽改地名的神帖——古今对照之后,英俊的兰陵王原来就是枣庄王;袁绍的自我介绍应是“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推而广之,还有包头的吕布、石家庄的赵云……神帖且为一乐,不过,上下五千年,地名的更迭总有各种原因,要说完全承袭下来当然也是不现实的。

    显然,庐山市的改名算的是经济账,正如30年前徽州改名黄山一样。反观黄山市现在要求复名,表面上算的好像是文化账,大致意思是目前经济确实发展起来了,但反过来又觉得近千年的徽州文化被割裂,显得没有底蕴。然而,再往深处想一层,随着旅游经济对文化的日渐依赖,各地都在积极打造集自然人文于一体的航母级景区。那么,“徽州”作为符号所代表的名人故里、徽商文化、徽派建筑等一系列历史文化价值,则很有可能成为驱动黄山旅游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伴随着一声恍然大悟的“噢”,恕我小人之心。

    不过话说回来,算经济账也无可厚非,但务必要把账算好算精。比如刨去改名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后,还能多大程度带动经济发展;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涉及文化价值,但不能又把文化价值看作将来旅游业等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公共政策的决策应同时考量当前和长远,最忌拍脑门。贪图眼前利益,往往因小失大。就像已过而立之年的黄山市,现在可谓进退两难,改不改回“徽州”都遭埋怨:改,也许更尊重历史,但涉及又一次的劳民伤财,而且怎么看面目都似足了一个反复的小人。不改吧,可能更符合现实考虑,但千年徽州将在几代人之后鲜为人知……

    地名就是个名称,当然可以改,关键看怎么改。在尊重历史和尊重现实之间本来是可以找到相对平衡点的,这要求决策部门真正充分地听取各方意见,尊重科学论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