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誓以生命护芳华
——缅怀曾士迈院士
本报记者 操秀英

    2014年的最后一天,您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您走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青青小草或许还来不及长出来陪伴您,唯有鲜花寄托人们对您的哀思。

    我们感念您敢为人先的学识和魄力。是您,率先介绍植物水平抗病性的概念,研究出小麦条锈病水平抗病性综合鉴定方法,引起国内植病界和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带动了对其他病害水平抗病性的研究;是您,在长期从事植保实践和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植保系统工程”这一新的学术观点,即应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解决植物保护的认识和管理问题,从而开辟了植保研究和科学管理的新局面。这些成就,让您当之无愧成为我国植物病害流行学和植保系统工程学的创始人之一。

    我们佩服您不盲从权威的勇气。您曾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文章,纠正了多年传抄的施劳特真菌生长温度当量公式的错误,并得到国外权威J.Kranz教授的信服。

    我们会特别铭记您为中国农业教育做出的努力。无论是在大学课堂、培训班、学术讨论会上,还是在田头现场或书信交流中,无论对方生疏远近,您都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知识,希望对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能有所裨益。81岁高龄时,您还参加某网站的访谈节目,谈的是植物病理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您教书育人,从来不讲大话空话,而是言传身教。学生们都说,从您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严谨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从爱护实验材料、仪器,到节省纸张笔墨,您都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自己的教案还是学生的论文,您都要反复修改,有时甚至多达10余次。反观现实中时有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您这一代人的学术风范更显得弥足珍贵。

    无论是在植物病理学里耕耘,还是在三尺讲台上育人,您都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这就是您幸福而无憾的人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