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独臂之躯铸军魂
——缅怀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
本报记者 陈 瑜

    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不要在身后宣传您,这是您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两个愿望。2014年10月23日,您平静地走完了96载的精彩人生。

    上世纪80年代,国务院、中央军委立项开展99式坦克(三代坦克)研制。但当时国内第二代坦克还没有设计定型,国外整整领先我国两代。

    66岁,这是不少人已享清福的年纪,类似坦克这样的武器研制并非三年五载能完成,已办离休手续的您,面对组织的重托,毅然出山担任三代坦克总师,只因为“我打过仗,用过,熟悉。”

    回望历史,才能掂量出这份承诺的份量。

    面对薄弱的兵器工业基础,您做出智慧的选择,提出系统取胜的理念,解决三代坦克指标高、难度大与我国技术基础薄弱、部件储备缺乏之间的矛盾。

    1999年,三代坦克定型,坦克中新设计部件占89.85%。从初设到研制成功,我国只用15年就拉平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有点讶异,即使在信息化的今天,作为三代坦克总师,之前网上有关您的影像、文字很少,这有工作性质的原因,也因您的低调和淡泊名利。采访中,共事过的“伙计”用点点滴滴拼凑出这样的您:手里掌管着上亿元科研经费,办公室的沙发、办公桌却是用过的旧品;几次拒绝组织调房,生前一直住在一套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里;因公出国多天,换洗衣物不送宾馆洗衣中心,而是用独臂坚持自己洗;项目结束,将结余的近2000万元经费悉数退回;一手带出一批院士、首席专家,却从没想过站在褒奖的浪尖,并一直认为自己不够科学家的标准。

    按照现在有些人的眼光,您真傻。但当我们走近您,更加觉得这份“傻劲”的可爱和可贵,这份傻说到底是“忠”:对党、国家、职业的绝对忠诚,忠于实忠于事忠于心,这也是在这个事变时移的时代,您的事迹所拥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