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素心侠气魅力生
——缅怀李小文院士
本报记者 李大庆

    李小文院士,您好。

    清明到了。在祭奠先人的时候,我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谁也不会想到,今年1月10日您的逝世会引发如此的悲哀:还不足24小时,就有几十万的网友对您表示悼念,仅在网易,就有超过32万的网友留言致哀。而他们大部分不认识您甚至没见过您。

    网络是个宣泄个体情绪的公共平台,没有人强逼着网友表示对您的哀悼,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催使网友把真挚的话语敲入键盘,弥洒虚拟空间。

    您对科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作为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您成就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而这一成就是目前中国多数院士难以企及的。

    很多人说您不像院士。到过您家的人,不论是教授、朋友、学生,都会被命令坐在沙发上,而您则搬个小凳坐在旁边;在网络上,初看到“LiX”的留言评论时没人知道这是一位院士,而“黄老邪”的博客名更难让人与院士画上等号。

    7年间您写出了1878篇博文,这还不算与网友们的互动交流。您说,在争论中力求做到:只讲道理、不争输赢;对比自己年轻、资历浅的争论对方,尽量不挤压别人自尊的空间。

    您的悲天悯人情怀也是令人难忘。孙爱武博士曾以第一作者在《科学》上发过论文,并在世界一流实验室工作过,可回国后因种种原因在北京街头摆地摊营生。您对他面试后,表示愿帮其租房安家,并聘其为北师大专家;羌族妇女董洪春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多位亲人,家里剩下一个孩子、两个老人和一个智障的大姐。您虽与她素不相识,但听说此事后,与四川多方联系,为其安排工作。

    假如,“不像院士”这句话说给别人,百分百是贬义。但用到您身上,便化腐朽为神奇,魅力与崇高油然而生,真正的高大上自然伫立心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