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穷尽此生报国家
——缅怀师昌绪院士
本报记者 刘 莉

    2015年2月27日,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两位小朋友将奖杯放在了舞台上的一圈空心涡轮叶片旁。在天堂的您是否看到这一幕?您当选了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在您夫人眼里,您是个不起眼的普通人,对您获得的荣誉她感到欣慰。“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她透过镜头对现场的观众说的话是否也说出了您的心声。

    2014年11月10日,96岁高龄的您停下了忙碌的脚步。多少您的学生、晚辈痛哭失声。又是一年清明时,多少人在怀念着您,怀念着一位心存报国志,忧国不谋身的老科学家。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您一生的写照。正是靠这样的赤子情怀,1955年您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学成归国,从事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1964年您临危受命,立下军令状,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作为战略科学家,您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您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您还天天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生命最后的几年,您常对身边的人说,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一辈子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您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国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