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重庆非遗传承新载体

    一把小剪刀,一张红纸,6岁的革佳欢几十秒钟就能剪出一对神形兼备的蝴蝶——在重庆北碚区澄江小学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几乎每名学生都能像革佳欢这样,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目前,重庆共有14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传承非遗文化、丰富校外课堂”正成为这些“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特色。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指依托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进行修缮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依靠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的公益性活动场所。

    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处处长李劼介绍,重庆在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过程中,注重与学校所在地的国家级、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结合,通过政府投入、学校引导、专业人才言传身教等方式,使剪纸、川剧、民间舞蹈板凳龙、老腊肉制作工艺等文化技艺在孩子中得到传承。

    据新华社报道,重庆九龙坡区驿都实验学校的“乡村少年宫”以传承川剧等非遗文化为主要特色,该校2500名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60%以上,留守儿童更是达到了70%。为丰富该校“乡村少年宫”的活动内容,学校特别邀请了梅花奖获得者沈铁梅和重庆川剧团演员冯光霖等专业人士授课。在“乡村少年宫”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川剧表演,还可以学习绘制川剧脸谱、练习川剧体操,有的孩子经过勤学苦练,学会了川剧绝活“变脸”。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是重庆“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最终目的。学生们在学习非遗文化过程中,动手能力、艺术素养得到不断培养。随着学生对非遗技能的熟练掌握,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获得了表演展示的机会,自信心得到很大提升。澄江小学六年级学生敖金露说:“我们全校1000多名学生,人人会跳舞蹈‘板凳龙’,当大家穿着金色的衣服,伴着铿锵有力的鼓声组成板凳长龙时,我觉得非常自豪!”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