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病毒袭来的“警告”
谈琳

    上海扑杀11万羽活禽;南京“全城杀鸡”;连并非“灾区”的广东肇庆,肉鸽养殖户也迫于成本压力活埋了12万羽乳鸽……自H7N9“禽流感”爆发以来,各地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及时阻断传染链条,控制疫情蔓延。“扑杀疫区3公里之内”的活禽,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但早在南京杀鸡之时,就有环境学者指出,鸡只是病毒的一种寄主,“人类永远无法消灭禽流感病毒,病毒将与人类共存亡”。言下之意,病毒寄主何止千万,倘若都以“扑杀”的方式来解决,那人类将永无宁日;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作为生态链上的一环,屡屡向其他物种举刀,意味着自行割断食物链,其后果堪忧。

    自1878年最早在意大利发现禽流感以来,人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面临这种病毒变种的骚扰。一方面,有学者呼吁坦然应对。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不是这种病爆发,就可能是那种病袭来。以往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恶如天花、鼠疫,也最终被人类制服。今天的H7N9禽流感跟那些传染病相比,毒性和传染性都轻得多,加上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丰富经验,公众大可坦然面对。

    但另一方面,以往的统计资料显示,禽流感的流行也是人类不当行为积累的无妄之灾。20世纪以来的亚洲是这种疾病发生的重灾区。1997年至今,全世界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的患者中,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国家,其重要原因在于相对落后、无序的养殖方式:肮脏凌乱,过于密集的生长环境;为促生长,无节制地给家禽注射各种激素;或者完全没有免疫措施,生长过程又无法避免与传染源接触。对利益的贪婪和对禽类生存条件的漠视,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此外,与以往所有变种相比,H7N9禽流感一个被广泛忽视的特点在于,这种病毒在禽类身上不会表现出症状,而一旦传染给人就有致命的危险。对这一特点的茫然无知使很多人深陷险境。随着疫情发展,很多养殖户不堪重负,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自行处理禽类……倘若被处理的这些禽类中已有病毒携带者,将会怎样?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类不是存在的主人,而是看护存在的牧人,只有反对一切以人类为中心才会使人更有人性,更有理性。在人类面前禽类的弱小显而易见,但我们也不能视禽命如草芥。疫情袭来应当视为动物们对人类的“警告”,只有铲除这些病毒产生的条件,建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终极之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