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毅飞
还记得2012年12月21日的清晨,雪后的北京披上一层银装,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佩戴白色胸花,赶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送您。
您作为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7年,您受聂荣臻元帅邀请,大步跨进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大门。这是您毅然挑战自我的一步,因为它把您从熟悉的航空领域带进了全新的航天领域;这更是您实现报国理想的重要一步,因为从这里开始,您为中国航天事业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接下来20多年里,您先后担任过东风二号和东风三号导弹副总设计师、洲际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长征二号火箭总设计师、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技术总顾问。尽管您曾因苏联专家撤走而陷入困境,因试验失败而背负压力,因文革风暴而遭受冲击,但您最终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不但主持解决了若干重要型号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同时给我国航天事业带出了一支值得信赖的导弹研制队伍。
人们不会忘记您在1980年5月18日那天的“惊人之举”。当我国首枚远程导弹准确命中万里之外的目标时,一向严肃内敛的您先是双手捂着眼睛哭了,继而又孩子般地笑了。这是您绝无仅有的一次当众“失态”,是您对承受多年重压的宣泄,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您进一步参与了我国火箭技术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您提出的关于导弹与航天科技发展战略的建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制定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新的发展蓝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退居二线后,您仍担任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直到90多岁高龄,依然为航天事业奉献余热。
作为“共和国神剑”的铸造者,您把心永远留在了火箭发射场,而您的名字则永远刻在中国航天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