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变蛋巧为盘中餐
□ 梁永刚

    食在民间

    变蛋是豫中乡间的特色美食,或许你从没听说过。这个既可以名词理解又可当动词看待的“变蛋”,究竟为何物?

    变蛋的前身是生鸡蛋,在石灰锯末和各种佐料的包裹浸润下,经历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变化为晶莹剔透美味可口的风味小吃。豫中乡间把变蛋的加工制作过程说成“变变蛋”,且专指鸡蛋所变。也有用鸭蛋变的,但变出来后,蛋清不是琥珀色,而是墨绿色;名称也不叫变蛋,而叫皮蛋,或松花蛋。市场上还有用鹌鹑蛋变的,晶莹透明。

    农家变变蛋,选择鸡蛋很关键,蛋壳上不能有小孔,更不能有裂缝,针尖大的窟窿,也能浸进去石灰水,变成后又苦又涩。找一个敞亮地方,按照传统配方比例,把生石灰、碱面、花椒、茴香等配料倒入盆中,加水和成泥糊,将鸡蛋放进去,打个滚,再捞出来,趁着湿漉漉的黏糊劲,丢到地上的锯末堆上,均匀沾满锯末,达到厚薄一致。至于泥糊里放入的各种配料,根据口味和喜好可随意增减。盐放足些,咸味更浓郁;佐料多放几样,使其成为五香味;加入碎柏枝,蛋清上就会出现好看的柏叶纹路。

    穿上料衣的鸡蛋,要及时放入坛坛罐罐。封坛长则十天,短则八日,然后拿出来,在避光、干燥、阴凉的地方晾干。变得好的鸡蛋,一磕,料衣连同蛋壳一起裂开,用手轻轻剥掉,色如琥珀弹性十足的蛋清便跳了出来,晶莹透亮,纹如柏叶,隐约可见里面的金色蛋黄;吃起来滑溜柔嫩,香浓味鲜,特别是蛋黄里面的一汪溏心,色泽金黄,软糯顺滑,看着养眼,食之养胃。

    去摊点上买变蛋,挑选有窍门,懂行的人,随便抓起一个,放在耳旁摇晃,如里面传出水响声,便可断定尚未完全变熟。还有一法,把变蛋抛往空中,再落入掌心,颠上一颠,凭借弹性大小强弱,可知蛋清凝固程度,即变蛋老嫩软硬。会吃变蛋之人,往往挑拣嫩些的溏心变蛋,不仅能多存放一些时日,关键是味道鲜美。而那些实心发硬的变蛋,吃起来口感粗粝,若是放久了,干硬咬不动。

    变蛋的性格温和柔顺,和不少时令菜蔬都能合得来,春天的芫荽,夏天的荆芥,秋天的小葱,冬天的蒜苗,都是变蛋的好搭档。譬如拍两根黄瓜,切几个变蛋,淘一把荆芥,淋上醋和香油,撒点盐和蒜蓉,均匀搅拌,装盘上桌。变蛋虽好,碱气却大,凉调生拌之时,加些酸性的醋水中和,是口味所需,亦是养生之道。

    旧时豫中乡间,一到农忙时节,便是变蛋的畅销季。各家各户要么提前攒些鸡蛋,自己变些变蛋,改善三餐伙食;要么图个省心,直接买来现成的变蛋。农活多,时间紧,抢收抢种,难免吃饭不应时,揣几个变蛋,兜里有干粮,心里也不慌。无暇回家吃饭,就在地头解决,剥上两个变蛋,也算是劳作之余难得的美食享受。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本来是抗拒变蛋的,总觉得变蛋的蛋清太柔滑,且有一股子涩苦味儿。偏偏父亲爱吃,一年四季,没有断过。从地里回家,一看母亲还没做好饭,进厨房拿两个变蛋,剥皮后用水一冲,便大口嚼吃起来。有时,父亲再拿一个蒸馍,一口变蛋一口馍,吃得有滋有味,胜似珍馐美食。在父亲的影响下,我终究没有抵挡住变蛋的诱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