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 星期五
丝绫堆绣 花团锦簇
□ 赵文新

    一种手工技艺,可以从古诗词中寻到脉络。如堆绣,唐代温庭筠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中“金鹧鸪”,便是贴绣上去的。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而丝绫堆绣,则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用彩线绣制而成的技艺,为我国古代流传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中国美术史》记载,堆绣最初是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代丝织物中,就有用贴绢做成的佛幡。

    丝绫堆绣起源于唐朝,经过手工艺人的传承和发展,技艺成熟于清朝,至今故宫还收藏着用堆绫拼贴工艺做装饰纹样的袍、褂以及椅垫、荷包等物品。据历史学家考证,乾隆母亲崇庆太后就曾亲自带领宫女,用4000多块花色各异、大小不一的锦缎,堆贴成藏传佛教唐卡《绿度母补绣像》,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国家一级文物,至今藏于北京雍和宫。

    古典文学作品中,也不乏用丝绫堆绣来烘托气氛、深化主旨。如《红楼梦》第49回“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其“掐金”“挖云”,就是堆绣中的专有名词。掐金,用金线掐出边缘;挖云,挖空云头形的花边,再垫上其他颜色的丝织品里子,构成装饰图案。

    北京市延庆区丝绫堆绣非遗传承人延红在延庆博物馆授课,培训小学生、农村妇女上千人次。丝绫堆绣融合浮雕、编织、刺绣、缝缀、堆贴、抽丝等多种工艺,而每一件作品又分为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上色等流程。所需拨针、剪刀、图稿纸、铅笔、纸板、复写纸、布料(凤尾纱、绸缎、旧布)、白乳胶、蓬松棉等工具。

    图案设计。“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唐代诗人张祜道出了丝绫堆绣设计的重要、构图的不易。先构思一幅图,在纸上画出底图,再拓到硬纸板上,然后在硬纸板上沿着图案画线,再一点点地剪下每个部分。剪下的图案贴上棉花叫软拨,不贴棉花的叫硬拨。

    堆贴。将布料按照纸板的形状剪裁好、上浆(用面糊将布浆一次),使其硬化。按颜色、纹理裁剪,比上浆硬化的布料稍大约5毫米的布料,留做边,用拨针拨到上浆硬化的布料图样上。按照比例填充物料,使其与原型相似,剪贴的边线要光滑明朗、干净整洁。

    绣制。这一步是名副其实的“锦上添花”。将剪裁好的各色布料图案,堆贴在设计好的白布上。堆贴时,要严格按设计图案,分清底色背景、装饰花纹,再用彩线绣边。这样既有立体呈现,又有工笔重彩,具有国画效果。

    延红的丝绫堆绣作品,有十二生肖、花鸟鱼虫、各类人物等,还有表现“孝”“法律”“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的。作品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神态逼真、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制作过程中,她将一些技法进行创新,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现代装饰物相结合。比如,炭雕摆盘,把多彩的堆绣和炭雕结合在一起,既充分发挥炭雕吸附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功能,又使之成为具有装饰作用的艺术品。

    丝绫堆绣,现已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技法上更加多元,做工更加精细,画面更加栩栩如生。

    “千枝乱、攒红堆绣。花无长好,更光阴去骤。”丝绫堆绣的手工艺人,将大自然用巧手匠心,移植、定格成花团锦簇的艺术品,让春光不老、岁月芬芳。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