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被“降级”的科学依据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制定的《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
根据该标准,物种分类为9个级别,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现有分类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
其中,濒危指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几率很高,
简单从数量标准来看,推断种群的成熟个体数少于250并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如预计5年或者二个世代内,成熟个体数将持续减少20%,可划归为濒危动物;推断种群的成熟个体数少于1000,并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如预计今后10年或者3个世代内,成熟个体数将持续至少减少10%,可划归为易危动物。
但这只是根据数据做出的理论判断,但确定如何判定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从目前来看,大熊猫所受的生存威胁仍然不可忽视,继续强调大熊猫的濒危性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