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生灵
高鼻羚羊是一种古老动物,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它那高高大大的神奇鼻子。近几十年来,由于遭到生境变迁、猎捕及疾病的严重影响,高鼻羚羊已陷入濒危深渊,出现区域性灭绝,在中国已有40年未见其野外踪影。为恢复这一种群,我国于1988年引种回国,在甘肃开始进行驯化研究,现已取得可喜成果。
高鼻羚羊为牛科、羊亚科、高鼻羚羊种,别名赛加羚、大鼻羚羊。从它名字开头的前两个字“高鼻”“大鼻”中,就能想象其特征:鼻子高大。
的确,高鼻羚羊的鼻子隆大而澎起,向下弯,看上去占满了整个面部,可谓大之出奇,且又颇具喜感。尤为重要的是,这个特别的鼻子与其生存息息相关——将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干燥的环境。如此功能源于鼻子的奇巧结构,鼻骨高度发育卷曲,里面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且在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的囊,此举对加热和湿润吸入空气至关重要。除此之外,高鼻羚羊的鼻子还具有灵敏的嗅觉功能,可以察知天气变化。
高鼻羚羊喜欢群居,平日一般结成小群生活,每到季节性迁移时,则组合成上百只甚至上千只的大群,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行。这样的迁移每年都是发生在春秋时节,阳春五月,随着天气变暖,它们便向北迁移,回到夏季草场生活度夏;待到金秋十月,气候渐渐变凉,又开始向南迁移,再返回到较暖的山谷草场栖息越冬。每次迁移的路程,少则250千米,多则400千米。如此的长途跋涉,对于高鼻羚羊来说,算不上什么事儿,因为它们具备雄厚的奔跑能力,就速度而言,时速可达100千米,就连刚刚出生五六天的幼仔,也能跑出30至35千米的时速。
各种草类和低矮灌木是高鼻羚羊的主要食物,同时,它还具有耐渴性,在青草可食季节,可以长期不喝水,只有在缺乏青草的干旱情况下,它才会寻找水源饮水。
高鼻羚羊实行多妻制,雄雌性比约1:4。每年5月是雌高鼻羚羊生产的高峰期,一般一胎产2仔,多者3仔,少为1仔。
然而,在历史的漫长行进中,高鼻羚羊遇到了不少艰难险阻,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环境变迁和滥捕滥猎,给它们繁衍生息造成了严重影响。
调查显示,1960年,高鼻羚羊指名亚种的种群数量为130多万只,但十几年后种群数量竟然下降过半,只剩下不到70万只。而蒙古亚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广泛分布于蒙古西部的湖泊周围,但到了70年代末期,其种群数量为200只左右。
2012年,高鼻羚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极危等级。目前,全世界高鼻羚羊的种群数量只有5万只左右。
高鼻羚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野生种群灭绝的情况下,开始引种回国,为恢复野外种群进行实验和研究。
作为国内唯一的高鼻羚羊人工驯养、繁育、保护、研究基地,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武威市境内的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承担了这一重大攻关项目。他们先后2次从国外引进高鼻羚羊共8只。之后,再次引进了11只。自此,研究人员开始对高鼻羚羊生态行为、饲养管理、人工繁育、疾病防治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经过艰辛努力,实验研究获得丰硕成果。其中,人工哺育幼仔、苜蓿草消化试验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在该研究中心近30公顷的散养场内,每年都有自然生产并自然哺育的幼高鼻羚羊出现,且数量逐年增长。截至目前,高鼻羚羊数量已达100多只。
然而,形势并不容乐观,高鼻羚羊种群的恢复和扩大还存在不少难解之题,现正面临着寿命较短、近亲繁殖等。相信在研究人员的潜心研究、全力攻关下,会逐步破解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