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赛先生
每当我走进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以及国家、省市级各种各类深受欢迎的科普活动场所时,往往会想起鲁迅先生——这还得从他“当官”说起。
从日本留学回到家乡后,鲁迅是绍兴师范学校的一名教师,辛亥革命成功,他被委任做浙江山(阴)会(稽)初级师范学堂的“监督”即校长。1912年初,经友人举荐入职蔡元培任部长的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半年后迁往北平,任命鲁迅为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的“科长”,官阶定为“佥事”,手下还有主事、技正、录事等,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副司局”级。
作为教育部中层领导的鲁迅,当时心情愉快,工作振奋而多有建树。据1912年8月22日《鲁迅日记》载:“晨见教育部任命”,当晚约好友许寿裳等人到“广和居欢宴”“归时见月色甚美”——这种天光夜空的情绪描写,欢欣鼓舞溢于言表,在鲁迅笔下可不常见。他上任后也着实积极努力,尽职尽责;首先参与主持“社会教育司规程草案”的编订,作为其第一科负责的工作有:博物馆、图书馆、动植物园及其学术事项;美术馆、美术展览会事项;文艺、音乐、演剧等事项;调查及搜集古物事项;通俗教育及讲演会事项;通俗图书馆及巡行文章事项,等等。
社会教育司成立后,首先筹建“规模宏大”的“京师图书馆”以及“通俗图书馆”。为此,鲁迅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他的日记里多有反映:“午后视察国子监及学宫”,看是否适合建设历史博物馆;为采购事宜又“观所购明器土偶,约八十余事”。因为戏曲也归第一科管,鲁迅曾出差天津考察戏剧。在参与制定“汉语注音字母方案”时,因“读音统一会”的人员意见分歧,鲁迅负责主持并多方努力解决。1914年后,为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接收、安置事宜,鲁迅积极协调筹措,屡次往返奔波,与军阀官僚折冲尊俎,耗时费力。
此外,涉及当时“国府”重大事项的第一科还负责审定所谓的“国歌”与“国徽”;这与鲁迅的美术鉴赏、理论修养及设计能力紧密相关——他主讲夏期美术讲习会,举办儿童艺术展览会及学校成绩展览等。后来鲁迅受蔡元培邀约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广为人知——而且百余年来,这“校徽”沿用至今。
鲁迅还亲自手绘地质地矿图,因为他18岁入学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后来留学日本,1903年与顾琅合作出版《中国矿产志》,搜集、自绘了多幅地图。所以在我国地质学界,很早就有专家评论:鲁迅也可以称得上是矿产地质领域的“开山宗师”;鲁迅1927年在广州著名的黄埔军校演讲时,曾说叫他讲“掘煤”比讲“文学”更自信——这样的知识结构,如果联系博物学视角,还会发现鲁迅的许多“轶事”或“要闻”:例如当初他回国后,先在杭州、绍兴的师范与中学当校长并担任教职,主讲生理卫生、博物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翻译、发表了许多科学著述文章,并主编了我国最早的生化实验室“操作规程”。有一次,鲁迅和日本教师铃木带领学生去郊外采集植物标本。学生看到路上有一株开着黄花的植物,就问:“它叫什么名称?”铃木答:“一枝黄花。”学生大笑并疑问说:这花是黄色,就叫一支“黄花”,那要是红色,就叫“一枝红花”吗?嬉笑间都有些不太相信的样子。这时鲁迅走过来,严肃地说:“要批评人家的错误,自己先要真懂。你们可以去查《植物大词典》,这植物属于菊科,汉名就叫一枝黄花嘛!为什么不懂装懂,乱发议论呢?”
总之,鲁迅爱护青少年,《狂人日记》里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但在科学知识必须实事求是的原则立场上,他对任何人都不留情面。今天,我们参访相关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及科普基地等,不要忽略鲁迅先生当年的历史“初心”,不要忘记他为现代“科普”肇始奠基的认识价值与纪念意义。
(作者系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