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造纸巧匠”带铃腹胡蜂
□ 文/图 顾卓雅
图1:阳台铁丝网上的“麻绳”。图2:带铃腹胡蜂放大60倍的腹部。
图3:虽然不是好斗的蜂类,但还是装备有尖锐的蜂针。图4:纸巢特写。

    在一个天气晴好的傍晚。正当我在阳台上吹着凉风,眺望大海时,突然发现,天上怎么垂下来一根麻绳?

    仔细看去,麻绳上还有很多小家伙在忙碌地爬来爬去,不时腾空而起,绕绳盘旋。好嘛,家里长马蜂窝了。可是,马蜂窝通常是扇形的,胡蜂窝通常是球形的,这个麻绳形的窝是什么情况?

    研究一番发现,这原来是带铃腹胡蜂一家子。带铃腹胡蜂属于胡蜂科马蜂亚科铃腹胡蜂属,腹部有两节长成圆润的铜铃状,由此得名。铃腹胡蜂属有近200个不同的种,体长通常小于1厘米,广泛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相较而言,胡蜂科的有些成员体型大很多,比如金环胡蜂的体长可以达3.5厘米以上。

    带铃腹胡蜂属于“纸黄蜂(paper wasps)”,这是指它们独特的造纸技巧,用植物纤维和唾液混合成木浆做出结构各异的纸巢。虽然比起亲戚蜜蜂的蜡巢,纸巢常常灰头土脸,松松垮垮,但也足够坚固,而且轻便耐用。

    对于带铃腹胡蜂的纸巢为什么要做成长条形,目前有很多猜测。

    一种解释认为,由于弱小的带铃腹胡蜂容易被蚂蚁等捕食者袭击,蜂巢基部只用一个小柄固定,可以形成一个易守难攻的“独木桥”,让蚂蚁这样靠数量碾压的袭击者无法有效进攻。

    另一种解释认为,竖立的巢也便于弱小的蜂群起飞和逃跑。比如当我家这个巢被捅的时候,所有的蜂都在一瞬间飞离了蜂巢。

    还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出于建筑学的平衡考虑。对于从一个柄垂下来的结构,往底部增加巢室是最容易保持平衡的,因为向左或向右加都有可能会导致重心偏移。

    虽然蜂巢大多为长条形,但在不同地区,巢的选址会有区别。有研究发现,日本冲绳的带铃腹胡蜂在禾本科植物叶片上筑巢,而台湾的带铃腹胡蜂则喜欢在树枝上筑巢。研究者认为,冲绳的带铃腹胡蜂的蜂巢选址可能是出于对抗台风的考虑,因为柔韧的叶片可以充当缓冲和防护。

    更有意思的是,带铃腹胡蜂还会在蜂巢不远处建造一些卫星巢,以备不时之需。当蜂巢被袭击或摧毁,或者自己住厌了旧巢,就可以从容搬去新家了。

    与蜜蜂唯女王独尊的王朝不同,带铃腹胡蜂的社会结构更像合伙公司,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平等。这些创始合伙人是一个季节最先离开原来蜂巢的几只雌性,她们共同创立最初的巢穴,被称为“奠基者”。

    “奠基者”的蜂生道路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们出生时既可以选择留在娘家工作,也可以选择白手起家,建造自己的王朝。为了便于管理,“奠基者”中也会产生一个名义上的女王,担任蜂巢警戒和引导蜂群行为,但她的发号施令常常会被其他蜂忽略。

    虽然蜂群没有拥立“女王”,但也会分工为保姆、战士和觅食者,分别负责照顾幼虫、维持巢穴和寻找食物。其中,保姆和战士都保留了生殖能力,让群体等级结构更具灵活性,以应对恶劣的环境。而在蜜蜂群体中,只有蜂王有生殖能力,能与雄蜂交配产生后代,工蜂则不具备生殖能力。

    至于我家阳台上的蜂巢,最终还是没有逃开被铲除的命运。但是三个月后,我在旁边阳台上发现了它们的另一根蜂巢,已达到了原来的长度,或许这是从一个卫星巢发展而来的。原来的旧巢遗址也没有被抛弃,而是在此基础上重建了新的巢室。真是一群坚忍不拔的小家伙。

    物种小档案

    带铃腹胡蜂,学名Ropalidia fasciata,属于胡蜂科马蜂亚科铃腹胡蜂属,分布于印度、台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北至琉球群岛,由林奈的学生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在1804年命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