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
“上帝的手术刀”对海洋生物做了啥
□ 张天琦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两位女科学家——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们开发了被誉为“上帝的手术刀”“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即成簇的规律性间隔排列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是CRISPR关联基因的缩写。CRISPR最初由日本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后来被证明广泛存在于约45%的细菌和约90%的古细菌中,是其抵御噬菌体入侵的重要武器。当噬菌体第一次侵染细菌时,细菌的Cas1和Cas2蛋白会将噬菌体的一小段DNA片段整合到自己的重复序列区中,成为一个新的间隔序列。待同一种噬菌体再次来袭时,病毒DNA被间隔序列转录的guide RNA识别,并激活Cas核酸酶,切断噬菌体的DNA双链,从而守护自身安全。利用此原理,科学家可以实现对研究对象某一特定序列的靶向敲除、敲入等。

    CRISPR/Cas9系统可分为三类,其中CRISPR/Cas9结构和操作更简洁,由guide RNA引导Cas9核酸内切酶进行靶向基因编辑,自2013年首次运用到真核生物基因编辑以来,发展迅速,曾于2013年、2015年两次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十大科学突破,且今年终于不负众望,摘得诺奖桂冠。

    目前关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报道多集中于人类医学(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和线虫、拟南芥、果蝇、斑马鱼、小鼠等模式生物。那么,这把“上帝的手术刀”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取得了哪些进展呢?

    构建海洋模式生物与疾病模型

    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运用于海洋生物的最早报道可追溯至2014年。这一年,Sasaki、Stolfi等人均以海洋模式生物——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为研究对象,利用CRISPR技术先后实现了Hox基因定位和ebf基因定点突变。

    Hox基因是一种动物基因组内高度保守的发育调控基因,在动物体轴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ebf基因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决定细胞命运。这两种基因突变的玻璃海鞘模型可用于探究脊索动物身体形成的分子机制。2016年,Nymark等将CRISPR技术运用到了海洋藻类中, 成功敲除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CpSRP54基因。CRISPR技术为海洋生物模型构建提供了新的视角,加快了科学家探索海洋生物起源与演化的步伐。

    培育海洋经济新品种

    海产鱼虾贝蟹是我们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而良种的培育能促进海水养殖业快速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在新品种培育中具有诸多优势,如育种周期短、靶向性强、比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高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9年,Kim等将肌生成抑制素(PoMSTN)基因相关基因编辑组件通过显微注射导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中,经过筛选,得到了杂合双等位基因突变体。突变体身体增厚,肉更加肥满。

    今年,来自河北大学的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类胡萝卜素异构加氧酶(EcNinaB-X1)基因,发现突变体在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或嗜水弧菌的攻击时存活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同年又敲除了另一个类胡萝卜素加氧酶基因EcBCO2,突变体具有更高的抗病性,为培育抗病抗逆对虾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解析海洋生物基因功能

    解密基因的功能是解读生命这部“天书”的先决条件,基因编辑技术为科学家提供了解密的绝妙手段。2014 年,Nakanishi等人将CRISPR 技术首次运用于甲壳动物,使得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pax6 基因失活,证明了该基因在眼发育中的关键作用。2019年,Liu等人成功敲除海胆的聚酮化合物合酶1基因(Psk1),突变个体表现为白化。

    需要承认,基因编辑技术在海洋生物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受到海洋生物材料本身(如显微注射后的受精卵孵化率有待提高、海洋生物细胞系数目较少等)、CRISPR系统脱靶问题等方面的制约。但毫无疑问,海洋生物基因编辑领域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有理由相信科研工作者们会不断创新,成功解决上述问题,取得海洋生物基因编辑领域的一个又一个成就!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科普专业委员会供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