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摩天轮俯瞰金沙帆船酒店、滨海公园植物园和树伞。 程萍 摄 |
萍踪悟语
克拉码头作为新加坡河上最重要的码头名扬四海,不是因为它的装卸吞吐量和地理优势。一个占地只有50亩的小小码头,被誉为集购物、美食、休闲于一体的娱乐天堂,她那5座拥有超过60间仓库和店铺的19世纪老旧建筑,是如何在经历了劳作的艰辛之后焕发青春的?利用在新加坡考察学习的间隙,我两次来到克拉码头,感受她的活力、浪漫、充满人间烟火却又脱离世俗的热闹与轻松。
第一次和同事们一起来克拉码头,窄窄的巷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令我眼花缭乱,每一间都充满了诱惑,各种创意产品和美食目不暇接,想冲进去细看慢品。无奈集体行动,只有不停地按下照相机快门,恋恋不舍地匆匆走过,只留下如莫奈油画般大块色彩的矇眬记忆。第二次我决定自己来,走进那些令我牵挂了多日的迷人店铺,感受她们的魅力和温度。当一个人心无挂碍地穿行在克拉码头那些南洋风格花式小楼组成的街道间的时候,身边的繁华和热闹似乎是静止的油画背景,心中只有静谧、温暖和梦想。是什么让一爿坐落在曾经“臭味熏天,路人纷纷避而远之”的死河边、充满了装卸垃圾和汗酸的码头仓库,变身成为色彩斑斓的梦幻童话世界?
克拉码头不仅是新加坡海上商贸货运交易的起源地,更是新加坡城市起源的代表性街区。为保护好城市的历史,也为让寸土寸金的城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满足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1977年,时任总理李光耀提出“10年清河,10年河清”的新加坡河治理口号。1985年,政府出台了新加坡河改造计划,于20世纪末完成清淤。亚洲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之一、新加坡地产龙头凯德置地赢得了这个计划的开发和改造权,花费8500万新币,历时约20年,于2006年完成了改造项目,克拉码头惊艳世界。
2008年,码头湖畔矗立起高达165米的摩天轮,娱乐设施更加完善。登上这座耗费1.77亿美元、差不多42层楼高、直径150米的摩天轮,从樟宜海滨到圣淘沙岛,以及新加坡市区全貌尽收眼底。在蓝天白云和蔚蓝大海的映衬下,俯瞰金沙帆船酒店、滨海公园海滨的两个巨大贝壳般的温室和不远处充满奇思妙想的树伞,大自然与人类创造共同组成的美丽画卷无法不让人感慨万千。远眺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巴淡岛、民丹岛,海天相连,渔船点点。
克拉码头的改造,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游人的需要。巨大的遮阳伞不仅造型独特美丽,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每一个天棚顶上还装有风扇,为游人吹送凉风。码头中央喷水池喷出的冰水,大大降低了周围的温度,增加了舒适感。边走边看边体验边思考,无意中发现码头旁边一家潮式肉骨茶店,早就听说过新加坡肉骨茶,却不知所以,当然要走进去体验边吃排骨边饮茶的感觉。没想到,这里竟然是新加坡米其林必比登榜单推荐餐厅。肉骨茶端上桌才明白,原来就是用猪骨和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配以家传香料如丁香、肉桂、八角、茴香、芫荽等一起熬制而成的汤和一大块鲜嫩的排骨。天渐渐暗了,克拉码头的美才真正展现出来,炫目的灯光秀,把所有老建筑装点的璀璨无比,处处散发出时尚与热情,完全看不出沧桑的痕迹……
克拉码头的成功,是工业文化遗产合理改造利用中最著名和成功的案例,它不仅打通了历史与时尚、白天与黑夜的通道,关键是打通了商业休闲产业链,集聚了水岸餐饮、特色购物中心、冒险游乐、品牌酒吧夜店、酒店、创意产品等业态,将休闲消费体验最大化,从创意、设计、规划到运营,实现了跨界融合和发展。同时,通过高新技术,将自然地理、城市建筑、生态环保、服务设施、生活品质、经济发展等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不同范畴、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认知和需求,“跨界”融合到一起,实现完美结合。在这里,“跨界”不仅仅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时尚词汇,也不仅仅是演艺明星们展示才艺的舞台,它是以文化为底蕴,以创新思维为前提,以人文关怀为本质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内涵。在克拉码头合理改造利用的范例中,我们初步品味到“跨界”的真正含义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