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起了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口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确定每年的9月1日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
成语“大腹便便”出自《后汉书·边韶传》:“边孝先,腹便便”。东汉时期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但他人很胖,肚子大,又爱打瞌睡,睡着的样子看起来很好笑。学生们调皮编了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如今,“大腹便便”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肥胖的样子,含有一定的贬义。
了解了这则成语的由来,我们可能发现一个问题,肚子大的人为什么白天爱睡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腹便便对健康的影响。
中西医眼中的“大腹便便”
中医早就认识到大腹便便是不健康的表现,《黄帝内经》将肥胖分为“膏人”“脂人”“肉人”3种类型。“肉人”肥胖而肌肉壮满;“脂人”肥胖而皮肉紧敛;“膏人”肥胖而皮肉松弛,身小腹大,膏脂集中于腹部,其腹部外形远远大于“脂人”。我们可以认为,中医中的“膏人”就是那种“大腹便便”的人。中医认为“膏人”源于脏腑气化功能异常,常见舌象淡暗,与年长日久的血瘀之象有关。
现代医学中一般认为,“大腹便便”者属于“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又称中心性肥胖、向心性肥胖或内脏性肥胖,是指脂肪在腹部及躯干部集聚,表现为腰围的增加。一般认为,中国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腰围超过85cm,可以诊断为腹部肥胖;腰臀比也可以诊断腹型肥胖,一般认为,腰臀比男性>1.0,女性>0.9定义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俗称“啤酒肚”“将军肚”,肥胖者呈苹果型身材,腰部像个救生圈,而四肢相对较细。
“大腹便便”因何而起
腹型肥胖不仅仅是“皮下脂肪”堆积的问题,很多还是由于“内脏脂肪”增多所致。内脏脂肪隐藏得很深,有的体型偏瘦的人也会内脏脂肪多。
什么是内脏脂肪呢?沉积在腹腔内的脂肪又称内脏脂肪,主要堆积在肝脏、胰腺、胃肠道等器官周围和内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腹型肥胖容易引发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症、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这些疾病与腹型肥胖互为因果,对人体有着较大的危害,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睡眠呼吸暂停者因缺氧等因素夜晚打呼噜、睡眠质量低,白天容易打瞌睡。典故中“大腹便便”的边先生可能已经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只是他的学生不明其由,才会编出“懒读书,但欲眠”的顺口溜来取笑他。我想,“大腹便便”含有一定的贬义,也与这种病态肥胖往往招人误解有关。殊不知,“大腹便便”者的难言之痛啊。
拒绝“大腹便便”
了解了“大腹便便”的诸多成因和危害,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典故中的“边孝先”吧。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让我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减重,轻松面对每一天。
要想去掉“啤酒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也是“大腹便便”者更要遵循的。减重的总体原则是限制总热量和脂肪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运动干预是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当然不同年龄、不同成因、不同需求的人群应做相应的调整,有条件者建议去医院咨询专业人士,如内分泌、营养科医生,制订科学且有针对性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见面寒暄“胖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大腹便便”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从此刻起,请行动起来,下定决心拒绝“大腹便便”,轻松健康地面对每一天。
(作者供职于山西省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