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5日 星期五
口罩之学问:外科医生的视角
□ 宋 刚
绘画:王建政

    口罩的佩戴和保存

    佩戴口罩的关键是密合性,再好的口罩,如果戴着从侧面漏风也起不到防护效果。佩戴后轻轻压一下鼻夹,使口罩贴合面部,起到较好的防护效果。有人佩戴N95或KN95口罩时,在里面加一层医用普通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这样会严重影响气密性。可以将医用普通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戴在N95或KN95口罩外面,更换外面口罩,延长里面口罩使用时间。口罩短时间使用后可以在阴凉地方晾挂,不要在太阳下暴晒,阳光中的紫外线虽然可以灭活病毒,但也会使口罩的静电吸附效应下降。更不要将口罩挂在卫生间,潮湿的空气会降低口罩过滤效率。

    什么环境戴什么口罩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相对封闭空间中高浓度气溶胶传播等。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后,较大的唾液和黏液液滴(呼吸道飞沫)会在1~2米之内掉落到地面,而引发的湍流中携带的较小液滴,最多可以漂移6~8米。在密闭室内角落的一个喷嚏暴发后,小液滴可以传播到大部分空间,并且最多可以悬浮10分钟。连续多个喷嚏暴发、室内通风不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在室内形成气溶胶。

    当然,新型冠状病毒高浓度气溶胶传播最可能和最危险的地方是在监护室或者手术室,医生给患者气管插管时,患者呼吸道直接开放到空气中,插管瞬间喷涌出的气流可能形成病毒气溶胶,所以医生需要严密防护。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生活中遇到病毒气溶胶的机会非常少,室外流通的空气很难存在病毒气溶胶。所以,阻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主要依靠保持1~2米的社交距离、戴口罩(防止呼吸道飞沫传播),勤洗手(防止密切接触传播)。不同环境戴口罩的具体措施如下:

    户外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有病毒飞沫或者病毒气溶胶存在,原则上不用戴口罩。但由于我国地广人不稀,在户外例如公园遛弯时对面总是有来人,免不了偶尔近距离接触一下,要是赶上对方突然打个喷嚏或者咳嗽,呼吸道飞沫瞬间而至,所以在疫情没有完全解除时,还是戴上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普通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为佳,于人于己都方便。

    在一般密闭空间,例如办公室、厢式电梯、公共交通工具中,应该戴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普通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特殊密闭空间,例如医院、教室等,更要注意防范。对于工作人员来讲,对口罩的要求更高:在普通门诊、病房、手术室工作的医务人员,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特殊医疗环境工作的医务人员,应该佩戴N95或者KN95口罩。

    为了防雾霾,当然应该佩戴N95或者KN95口罩,前文说过,N95口罩测试时用的就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在0.3微米的氯化钠颗粒物,因此能够防住更大的PM2.5雾霾颗粒。医用外科口罩只是要求颗粒物过滤效率≧30%,远远达不到95%的标准。

    手术室中,外科高频电刀或者超声刀切割组织时产生大量外科烟气,包括一氧化碳、丙烯腈以及由组织、血液等形成的微粒等,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构成潜在威胁,依靠医用外科口罩是防不住的,目前尚无处理外科烟气的强制性保护措施。

    戴了口罩还能闻见烟味,是口罩不够好吗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戴着N95口罩,却闻见有烟味,结果发现老远有人在抽烟,是口罩质量有问题吗?其实,口罩质量并没有问题。N95中的N是指非油性颗粒物,香烟产生的颗粒是油性颗粒物,当然防不住啦。美国标准中除了N,还有R和P,可以同时防护非油性颗粒物和油性颗粒物,不过普通大众就不要购买这些有特殊用途、价格更贵的口罩了,这些口罩医疗机构都用不上。

    儿童应该如何戴口罩

    随着中小学的复学,儿童口罩又成了热门。教室里学生集中,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范围比较大,所以目前仍建议佩戴口罩。儿童脸型较小,不能随便佩戴成人口罩。网上各种儿童口罩的概念满天飞,其实目前尚无儿童口罩的强制性标准。选择儿童口罩最重要的是看大小和密合性,再好的口罩,密合性不好也起不到好的防护效果。

    成人口罩一般长约17厘米,儿童口罩长约12厘米或14厘米, 6岁以下一般用12厘米,6岁以上用14厘米。小婴儿不要轻易戴口罩,以防窒息。若是有商家声称有儿童外科口罩,就要看看包装上有无“YY0469-2011”字样,若有此标准就比较靠谱了。户外体育运动时戴口罩要谨慎,防止引发呼吸困难。

    小小口罩,从平时的几角钱一枚,疫情期间价格猛蹿到几元钱一枚,医用防护口罩更达到了几十元一枚的高价位,折射出了经济上的供需关系。小小口罩学问大:不同环境戴不戴口罩,戴什么口罩都有讲究,不选贵的,选合适的才能达到目的。(下)   

    (作者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