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7日 星期五
科学无国界和“敌人必须死”
□ 郑 军

    《敌人必须死》是2012年由德国和瑞典联合出品的电影。片名虽如此,反映的却是“科学无国界”。要讲好这个主题,既要理解科学价值观,又要对科学工作者的生活情态有所积累。所以,围绕这个主题拍摄的非传记电影很稀少,这也是我把它作为标本来解剖的原因。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大陆飘移假说。他认为所有大陆在地质年代里曾经是一体,称之为“泛大陆”,后来才逐渐飘移到目前的位置。假说提出后迟迟得不到证明,魏格纳也于1930年在考察中遇难。

    1939年,纳粹德国政权海事部决定派科学家到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寻找腔棘鱼化石。这种鱼生活在热带,如果在北极圈内发现它的化石,就能证明大陆确实发生过飘移。

    纳粹官员任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作为考察队长,古生物学家莱妮因为弟弟被纳粹胁迫,也参加了考察队。他们乘坐苏联船只前往北极,而船长则是挪威人。为了用炸药剥离山体表面岩石,暴露出化石层,考察队中还加进了瑞典爆破专家古斯塔夫。此外,队里还有两名英国科学家,一个是英籍犹太人,另一个却是秘密的纳粹党徒。

    这是个典型的国际团队,除了受雇的船长和船员,其他人都是科学工作者。他们谈科学的事,聊科学界的八卦,即使开玩笑也和科学话题有关。他们构成了一个同行团队,大老粗船长明显不能融入这个圈子。

    这部电影无论科学背景还是人物设置,都给观影造成了门坎。对大陆飘移说感觉陌生的观众,不太容易理解几个科学家角色在关心什么。至于作为故事背景的斯瓦尔巴群岛,主权国挪威于1920到年1925年之间,先后与多国签署条约,允许缔约国公民自主进入。所以,影片里苏联民船,英国军舰和德国潜艇都可以出入这片地方。中国也是根据这个条约,于2004年在这里开建黄河考察站。

    这个国际考察队到达目的地,刚开始按计划工作,就传来德国入侵波兰的消息,英国也随之对德宣战。于是,半个考察队成员之间成为敌人。在考察现场,队员们就此事进行沟通。古斯塔夫声称他们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他们在为全人类做科学考察,不因受当前战事影响。

    这个观点受到普通支持,大家纷纷返回岗位。当然,故事没这么简单。英国纳粹党徒特伦斯秘密接受德方任务,他收买船员,把船只带往预设地点,强迫古斯塔夫炸塌崖壁,阻塞海峡,困住英国战列舰。

    一个英国人要炸沉英国船?如果前面情节还能勉强看懂的话,到这里估计大部分观众都会犯糊涂。实际上,二战前英美法各国都有大批纳粹同情者,特伦斯就是代表,而且他还是一名职业科学家。在这个角色身上,凸显了当时很多科学工作者的道德缺陷。他们精通关于物的科学,而要对社会问题进行判断时,并不比普通人高明多少。

    无论一战还是二战,都有不少科学家投身侵略扩张事业,用专业技术为杀人服务。他们并非被欺骗,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特伦斯声称“太阳正从柏林升起”,就充分体现了法西斯狂热。自然,另一个英国科学家作为犹太人,成了特伦斯的对手。

    与之相比,德国人弗雷德里克最初随波逐流,埋头科学考察。后来终于挺身而出,却毫无斗争经验,既不能保护他人,自己也丢掉性命。男主人公古斯塔尔身为中立国国民,开始不想介入英德冲突,最后还是作出选择,改变炸药的引爆顺序,使山体滑向考察船,阻止了纳粹的阴谋。

    作为弗雷德里克的助手,莱妮即使逃难中也不忘观察腔棘鱼化石。身为普通科学工作者,她在纳粹高压下只好忍气吞声。但是在最后关头,面对德国海军,她还是保护了自己的英国同行。

    跨越国家民族,在大是大非面前,科学工作者应该如何选择,《敌人必须死》挑战了这个艰深的题材。影片后半段陷入谍战片的追逃打斗当中,情节逻辑性变差,也稀释了主线。但总的来说,敢碰科学伦理这类主题,角色塑造得富于典型意义,还是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

    影片最后用字幕进一步深化主题:1950年,科学界终于证明了泛古陆的存在,但是人类仍然四分五裂。其思想高度与格局,都值得我们的电影人学习。

    (作者系科幻作家,中国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