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天,一个新的专栏“健康播宋”在《科普时报》诞生了!本专栏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宋刚撰写,从一名外科医生的角度,将实用、鲜活又充满医学人文关怀的健康科普知识播送给大家。
健康关系到每一个人,但是健康知识又极其广泛,一个小小的专栏做不到面面俱到,解决不了全部健康问题。健康传播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健康理念以及科学精神。
专栏主笔宋刚从事泌尿外科近20年,有多部学术专著和医学科普作品出版。本专栏沿用主笔在“北大专家画说泌尿疾病”医学科普丛书中的“科学美文+医学科普漫画”深度融合的创作模式,向大家讲述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思想,树立科学的健康理念,希望能从一个侧面促进公众健康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介于人类肉眼可见的尘埃颗粒和肉眼不可见的分子之间,有一类微小生物,例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它们属于微生物大家族。它们无处不在,栖身于万物之中。新型冠状病毒就属于病毒家族。
冠状病毒名字的来源
冠状病毒是病毒中的一类,因其表面有“皇冠”样的突起而得名。目前已发现的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感染其他生物的还有很多种):其中4种(229E、NL63、OC43、HKU1)比较默默无闻;SARS冠状病毒因为引发了2003年的“非典”(特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即SARS)而尽人皆知;MERS冠状病毒在2012年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2020 年初引发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中文名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为“COVID-19”。这7种冠状病毒,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一句话,它们是真正的“亲兄弟”。
冠状病毒的“性别”“身高”
病毒(包括冠状病毒)没有“性别”之分。病毒自身不能繁殖,但只要“钻”进其他生物体(如人体)的细胞,就能轻松地大量繁殖后代。
在微生物中,真菌“身高”最高,细菌第二,衣原体、支原体“中等身材”,病毒则“奇矮无比”。病毒是如此渺小:如果将病毒和人类肉眼可见的尘埃颗粒并排放在一起,把病毒比作篮球的话,那么尘埃颗粒就像一座几百米高的摩天大楼。
冠状病毒的构造
病毒结构相对简单,内部含有DNA(脱氧核糖核酸)链或RNA(核糖核酸)链,外披一件蛋白质外壳。含有DNA的,叫作DNA病毒;含有RNA的,叫作RNA病毒。DNA、RNA都是遗传物质,携带遗传密码。DNA与RNA不同之处在于DNA遗传相对稳定,DNA病毒不容易变异;RNA容易发生重组,所以RNA病毒较易变异。冠状病毒是RNA病毒,里面含有的RNA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重组。
冠状病毒的家
病毒四海为家,只不过因为结构简单,更喜欢在动植物等其他生物身上停留。病毒很少单独在空气中游走,因为在洁净的空气中不利于它传播。但若是有人打个喷嚏,它们倒是很乐意随着飞沫“腾云驾雾”,满世界“溜达”。当年“非典”肆虐人间,就是冠状病毒“七兄弟”中的SARS冠状病毒随呼吸道飞沫传播的结果。那时的人们害怕得不敢外出,担心室外空气中也有高浓度的SARS冠状病毒。其实近距离通过呼吸道飞沫才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里给患者气管插管时产生的气溶胶传播在大众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预防的关键在于佩戴口罩,在室内环境下外科口罩就可以抵挡大部分飞沫,人流量少的室外开阔空间的空气中病毒是很难传播的。只有医务人员在特殊的地点才需要佩戴更为密闭的KN95专业口罩,以及护目镜、防护服等。不止于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就被发现了密切接触传播的证据,因此,除了护好口鼻,还要勤洗手、多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