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烛光
1957年4月17日,《纽约时报》报道了香港暴发大规模流感的消息。有一个细节特别引起了美国生物学家莫里斯·希勒曼(Maurice Hilleman,1919-2005)的注意:在诊所等待就医的长队中“妇女们把目光呆滞的孩子绑在背上。”他意识到一场大流行正在向美国蔓延。他马上着手开始研究,并发布了流感大流行即将到来的消息,随后开始推动在秋季开学前开发流感疫苗的工作。
1957年2月,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出现了首例甲流病例。希勒曼后来看到《纽约时报》报道称,估计有25万香港居民(占该地区人口的10%)正在接受治疗。“我们都错过了,”他在着手疫苗制造项目时回忆道。“军方没有注意到,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注意到。”读完这篇报道的第二天,他发了一封电报给日本扎马的一个陆军医学总实验室,请那里的工作人员调查香港的情况。医疗官员确认了一名在香港感染的美国海军士兵的身份,并将这名士兵的唾液寄往美国,以帮助他研究这种病毒。
希勒曼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呼吸道疾病部门的负责人,他通过前几年甚至几十年前获得的从不同年龄段人的大量的血清,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工作中,希勒曼对流感病毒中的两种关键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苷酶,在季节之间发生的细微的变化或“漂移”的观察,得到重要的发现。这一发现帮助他预测了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希勒曼的同事奥菲特说,通过比较这名海军军人的病毒和以前的流感病毒,“他发现了一种巨大的变化。”“这两种蛋白质与以前完全不同。它们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发生了转变。“这种新病毒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流感病毒。”
希勒曼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表明人们对这种新毒株有免疫力,所以他把病毒寄给了其他卫生组织来证实他的发现。这些组织发现,唯一对这种病毒有抗体的人是一小群七八十岁的人,他们在1889年和1890年的“俄罗斯流感”大流行中幸存下来。
有了这些信息,希勒曼发布了一场新的流感大流行已经到来,并将于1957年9月到达美国的消息。尽管他遇到了一些阻力,但他成功地说服了一些公司开始研制流感疫苗,以备不时之需。生产这些疫苗需要受精的鸡蛋,因此,他告诉公司提醒农民不要在孵化季节结束时杀死公鸡。
制造一种新的流感毒株的疫苗与制造一种全新的毒株,如2019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疫苗有很大的不同。医生和科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首次开发出了可行的流感疫苗,所以他们在1957年开始研制流感疫苗时并不是从零开始。尽管如此,希勒曼在推进疫苗研发的努力中还是绕过了监管机构,因为他担心这些机构会减慢研发过程。
正如希勒曼预测的那样,当新的流感病毒在1957年9月袭击美国时,美国已经准备好了疫苗。这种被称为“亚洲流感”的病毒在美国造成大约7万人死亡,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约400万人死亡。有专家认为,如果没有这种疫苗,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死亡。比如,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夺去了大约67.5万美国人的生命,在全世界夺去了5000万人的生命。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说:“即使在科学界,也很少有人知道莫里斯的贡献有多大。我最近问我的博士后,是否知道是谁接种了麻疹、腮腺炎、风疹、乙型肝炎和水痘疫苗。他们说不知道。”
莫里斯·希勒曼一生发明了常规免疫接种计划中使用的14种疫苗中的8种。在他异常漫长而富有成效的科学生涯中开发了40多种疫苗,其中许多是针对儿童疾病的。与巴斯德、萨宾和索尔克等更著名的科学家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事实上,莫里斯·希勒曼是历史上最多产的疫苗发明家。无数人的生命被挽救都要归功于他的工作。还有更多的人免于失明和耳聋等永久性残疾。他的疫苗每年可能拯救多达800万人的生命。1988年,他因对公共卫生的贡献获得了国家科学奖章。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