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未醉恍回卌年前
□ 苏 青
似梦回乡逛老城。 苏青 摄

    说起乡愁,人们通常都会想起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那首著名的“乡愁”短诗。那是海峡对岸游子对亲人梦回萦绕的思念,对故乡伤肝痛胆的惆怅,对统一发自肺腑的期盼。可见,乡愁,对久别故乡的游子而言,不仅是一段挥不去的离愁,更是一块难治愈的心病。

    我是长沙人,读小学一年级后就离开了家乡,之后随从事地质工作的父母在江西多地游荡,1978年考大学到北京后定居皇城。对家乡的印象,更多地是停留在语言和味觉上,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长沙话,吃辣椒也不输任何土著湖南人。元旦期间,休年假回老家长沙探望年老体衰的父母,和亲人好友一道,逛百年老店、游文化旧街、品家乡饭菜,乡音、熟景、旧物、美味,次第唤起乡绪, 一一消解乡愁。

    玉楼东号称饮誉三湘百年老店,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因其时掌勺主理为“湖南第一厨”的谭奚庭而扬名星城,遂成为达官显贵宴请宾客首选酒家。据说,曾国藩之孙曾广均曾莅临用膳,留下了“麻辣仔鸡汤饱肚,令人常忆玉楼东”的佳句。我悉数尽点该店拿手家常饭菜:糖油粑粑,葱油饼,酸辣白粒丸,猪血汤,红烧猪蹄,红菜苔……友人又执意添加特色硬菜——清炖脚鱼。

    湘味隆隆,乡味浓浓,酒足饭饱,感慨良多,遂赋诗一首,以表情怀。“吃到长沙玉楼东,家常便饭照样红。糖油粑甜勾童趣,葱花饼脆引馋虫。白粒丸汤悦肠胃,红烧猪蹄佐酒盅。最喜脚鱼鲜炖妙,宴罢乡愁一扫空。”

    作为长沙人,我竟然不知道家乡还有一个叫文和友的地方,而且,经过7年的发展,如今这个地方又有了一个升级版的名字——超级文和友。

    超级文和友北靠湘江,与橘子洲头隔江相望。当年,这一带属下河街、北正街,是长沙老城区脏乱差的地方,如今已全部被现代化高楼大厦替代。走进超级文和友,时间恍惚倒流了40多年,儿时的小街小巷呈现在眼前,当年熟悉的店铺和小吃扑面而来。

    你是为这种穿越时空的徜徉,感到新奇,觉得诧异,心怀感伤,还是胸有压抑?恐怕与你的年龄和经历密切相关。来这里大都是年轻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的岁月,自然感到新奇、诧异。妹夫新化农村长大,过苦日子出生,目睹与当年在长沙一模一样的打拼、生活艰辛环境,立刻勾起了痛苦的回忆,感受到了压抑。我自小就离开了长沙,保留的多是孩童时无忧无虑的记忆,触景生情,更多的则是怀旧和感伤。

    超级文和友是由一群和我年纪差不多大的实业家设计建造的。当年他们从坡子街摆摊创业,再到金线街、太平街、人民路、河边头开店,随着城市一段段改造、一步步扩充,他们也不停地被搬迁、拆迁甚至驱赶,最后定居在这里发展。

    这是一群有梦想、有情怀、有历史责任感的实业家。他们坚持市井之道,将美食与文化结合,让生活与艺术融汇,把梦想与现实嫁接,使历史与未来搭建,力图再现一个已经消失了的长沙城区历史街道,复制一个颇为完整的过去生活场景,还原一个藏在记忆里的美好邻里关系。

    据说,这条长三百多米,面积达两万多平米的超级文和友,完全按照改革开放前老长沙城区的样范设计,利用四处收集到的几十万件建筑旧物及日常物品进行内部装饰。里面所开饭店均专营当年的湘味特色小吃,号称美食界的东方迪士尼,现已成为长沙市网红地标建筑。

    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历史常常只能在书籍里才能览阅,超级文和友却让你在现实中仍可重新感知。这里几乎涵盖了老长沙市井美食、生活和文化的一切,复原的场景几乎可以乱真,历史被压缩在街头巷里,充满了亲近感、人情味,装满了我和我们上一辈两代人记忆中的酸甜苦辣故事。

    小小的“乔伯凉面”店铺,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徐定乔老伯挑担子摆地摊做凉面白手起家创业的心酸故事。李叔1993年下岗,1996年开始卖油炸臭干子,每天下午四点推着自行车准时出现在八一桥附近,自编顺口溜用长沙土话吆喝叫卖。如今,进驻超级文和友的“乔伯凉面”“下岗牌臭干子”等店铺,彰显着时代的烙印,吸引着无数的游人、食客。

    来超级文和友吃饭,不接受任何预定,全部需要现场领号排队,多则需两三小时,少也要一个钟头,队伍有时能排到三四百米外。好友下午四点就来领号排队,我们就位时已是傍晚时分,朋友真情盛意,令人感动。

    游文和友,观老字号,赏店招牌,品风味菜,忆儿时趣,怀往事情,赋诗一首,以表情怀。“寻香探味下河街,文和友外人闹喧。拿号排队需一里,等餐就坐要半天。弯头旮犄店邻店,款亲待友年近年。入巷登梯摘童忆,未醉恍回卌年前。”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