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3日 星期五
博物馆里电话机 唤起历史记忆

    在青岛邮电博物馆众多展品中,一个大号的“大哥大”吸引了我的目光,它高40厘米,宽8厘米,厚8厘米,又厚又笨,展牌上写着“美制报话机”。电影《建国大业》里,蒋介石在飞机上就用过和它一模一样的报话机。别小看这个大块头儿,它就是“大哥大”的雏形,在二战期间广泛应用于军事联络。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自动电话,造型独特,像一只笨重的大象,被称作“大笨象”。这个品种在电话里非常少见,至今都能够使用。

    顺着参观指引来到“红色记忆”展厅,角落里的一部电话机,看上去非常眼熟,仔细端详,依稀记得不少反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电影里,部队使用的就是这种电话机。孙中山1912年在青岛广东会馆入住时用过的电话,上世纪60年代中央领导使用过的“红线一号”电话,毛主席在西柏坡使用过的电话机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影子。

    展厅里陈列有2000多张历史照片,特别吸引眼球的,是一幅写着“上世纪40年代时髦的电话接线员”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年轻女子,烫发,身着7分袖旗袍,足踏至少7公分的高跟鞋,柳眉施黛,粉唇敷朱,笑盈盈地侧脸看着参观的人们。也许她并不知道,正是由于梅乌奇的发明,才使得她有了这样一份时髦的工作。也许她还健在,正在感叹科技进步让今天的人们再也不需要通过她插线接转通话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