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3日 星期五
阿西莫夫,生日快乐!
□ 星 河

    多年以来,始终对新年第二天格外垂青,因为它是美国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生日。而2020年1月2日,又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艾萨克·阿西莫夫诞辰100周年。

    其实这位大师大概率不是生在这一天。1920年元旦前后,犹太人阿西莫夫生于俄罗斯,当时苏俄(1922年苏联才宣告成立)当局对新生儿的出生日期疏于登记,所以阿西莫夫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生日。不过这位老兄喜欢瞎算,根据种种迹象“推断”出他是这一天降临世界的。这种推算方式是否科学姑且不论,反正他总是在元旦后一天办他的生日宴会。

    后来有科普作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计算出“假如把阿西莫夫压成黑洞”应该多大之类的玩笑。好脾气的阿西莫夫看后笑道:假如作者敢这样消遣某某或某某科幻作家,一定会被撕个粉碎。

    不想罗列更多的阿西莫夫故事,因为我已写过无数次了,再重复也没什么意义。毕竟阿西莫夫的作品是我重要的科幻启蒙之一,对此我已说过太多太多。即便现在,我依旧能在手头无任何资料也绝不上网查找的情况下,把他生平中所有重要日期和所有作品面世时间列个一清二楚。当然我对其他科幻作家也能这样做,但至少阿西莫夫荣列第一。

    只说一些亲身经历和内心感悟。

    第一次登上讲台,讲的就是阿西莫夫。尽管我对这位大师的一切早已烂熟于心,但还是悉心准备,希望能熟悉到不用讲稿便讲述一切。这影响了我后来的整个讲课生涯,自此之后但凡讲课我从没用过一个字讲稿,所有内容全都默记在心。

    那个日期同样让我难忘:1992年4月8日。当时我在板书阿西莫夫的基本信息时,还是这样写的——Isaac Asimov(1920.1.2~)。但我不知道,这位我所敬仰的科幻巨匠,两天前已悄然离世。

    阿西莫夫对科幻文学比较系统的贡献有两大系列:“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早年间国内对“机器人”系列译介较多,《我,机器人》畅销多年。众所周知,真正的机器人根本不是也没必要做成人形,但为什么我们一说到这个词脑海里就浮现出一个钢头铁脑金属胳膊金属腿的人形呢?这主要是因为阿西莫夫。这位科幻大家在“机器人学三定律”的设定之下,创作出了大量人形机器人的故事,为他所推崇的人机共生社会抑或说“碳/铁文明”社会贡献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没有阿西莫夫就没有当代机器人故事,谈及机器人科幻就绕不过阿西莫夫——虽说他不是最初开创者,但这一题材却因他发扬光大。顺便说一下,直到写作这篇小文时,才发现A.I.(人工智能)居然是I.A.(阿西莫夫全名)的倒置。

    “基地”系列的引进则颇费周折。从高中起就开始憧憬这部经典巨著,并在《科幻世界》(不是现在的《科幻世界》,是科学普及出版社在1982年不定期出版的科幻作品集)中读过部分段落章节,内心极度渴盼,但中文版却迟迟未能问世,让人望眼欲穿。

    后来科幻评论家吴岩从美国给我带回一本囊括了早期“基地”三部曲的英文版《基地》。时隔不久,当时尚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就读的科幻作家杨平带领几名同窗好友前来北京,其中一位酷爱《基地》,想要借阅。我自然舍不得,但最终还是应允。不过我也知道,书一借出恐怕无望返回,特意把腰封撤下留作纪念。

    很多年后“基地”终于有了中译本。我明知自己不可能再去狂热般地通读,还是购买了11本全集。但是说实话,它的确没能再让我像少年时那样兴奋激动。

    其实早在慕“将科幻和推理首次结合”之名阅读《钢窟》《裸日》等作品时,就已有些失望。“基地”又一次给了我同样的感觉。更晚近的《永恒的终结》也相类似,不知道是否翻译原因,这部阿西莫夫唯一的时间题材科幻竟让我读得极为费劲。总之,我对阿西莫夫的感情日渐淡漠,有些东西一旦失去真的再难回首。

    冷落阿西莫夫应该还有一个原因——整个少年时代我都沉浸于对阿西莫夫的迷恋,直到高一那年遇到《2001:太空奥德赛》。其时正值青春躁动,对A.C.克拉克这种深入脊髓的哲学式思考自然趋之若鹜,狂热有加。现在想来,当初的心灵共鸣其实大可商榷。

    假如诗意一点地描述,阿西莫夫与克拉克的不同在于:克拉克想要凝望真理,阿西莫夫却崇尚快乐人生。所以克拉克总喜欢探讨属于他者的文明,而阿西莫夫更愿意规范身边的世界。如此一来,后者的作品似乎就显得没那么深刻,但阿西莫夫显然更能洞察现代科技本身的宗旨。事实上科技发展是为了让人类生活更美好,而不单纯是为了经院式的思辨实验——至少对大多数人是这样。平心而论,自成年以来我一直坚信,一个人人都热衷于思考科学机理和哲学基础的社会,未必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而会是一个相对紧张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近乎可怕的社会。

    所以依然喜欢克拉克,但同样也喜欢阿西莫夫,只是两种喜欢不同而已。而且我希望,大众能喜欢阿西莫夫更多一些,毕竟他的作品更为亲切。

    科幻里的时空总是太久太大,而现实中的时空总是太短太小。数千年后的未来,几万光年外的世界,在科幻作品里俯拾皆是不一而足;而影响了我们世界的阿西莫夫,到现在只不过诞辰100周年,才及他那篇充满感情的机器人科幻《200岁人》中主人公年龄的一半。但正是这位大师,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精彩与思考。

    老阿,生日快乐! 

    (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从事科幻与科普创作,著有《决斗在网络》《时空死结》等作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