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独特的景色不仅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而小微湿地建设则是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整理地形、驳岸,改造基底生态化,铺设沙土乱石层,营造了近自然的水系,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建立“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生态,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在雨季,小微湿地还能承担起调蓄雨水,补充城市地下水的功能。
9月15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称,全市还将推动1公顷以下的小微湿地建设。今年7月,北京首个小微湿地在亚运村北辰中心花园建成。
作为北京市首个小微湿地保护修复示范项目,位于亚运村北辰中心花园的湿地公园旨在促进城市绿地雨洪蓄滞、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区域景观、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据了解,该示范项目建设面积4100平方米。新植芦苇、千屈菜、水葱、金鱼藻、萍蓬草等10余种湿生植物,新植元宝枫、蒙古栎、海棠、山楂、金银木等浆果类、坚果类、蜜源类植物20余种,为小动物们提供食物来源的同时,还结合现状,营造了乔木林、灌丛、浅滩、生境岛、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也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除此之外,还结合景观游憩需求进行山形水系的塑造,新增山石瀑布、亲水平台,对原有木栈道进行改造,新设科普宣教标识牌,发挥休闲游憩和科普宣教功能。同时,通过地形地貌恢复、湿地植被恢复、生态护岸等生态手段,使原本简单的旱溪变成了一处郁郁葱葱、溪水潺潺、莲花朵朵、鱼鸭嬉戏、鸟鸣蝶舞的小微湿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小微湿地建设为老百姓营造了优美的休闲游憩和生态科普场所,形成“鸟啼蛙鸣交响诗,和谐共生新画卷”的诗情画境。
从2016年至2018年,北京市恢复和建设湿地面积总计6674公顷,相当于10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包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鸭湖和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在内的国家和市级湿地公园11个,总面积2500余公顷。全市万亩以上的森林湿地已达10多处,包括东郊森林湿地、东南郊湿地、台湖游憩园、青龙湖湿地等。
地处房山区的北京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分布着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库湿地和稻田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北甘池泉、西甘池泉等泉眼长年喷流不断,涌流不息,目前已形成水面1600亩,总蓄水量达210万立方米。这样的独特景观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非常罕见。
对水质要求很高、曾经只在延庆松山发现的珍稀水生植物——北京水毛茛,近年来在昌平、延庆、怀柔、密云等湿地中也有发现。一些珍稀的湿地物种,如震旦鸦雀、青头潜鸭、花脸鸭、白鹭等水鸟也被越来越多地发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表示,目前全市一公顷以上湿地总面积已达5.14万公顷。现正在研究制定加强小微湿地恢复建设的意见,计划到2025年之前,北京市各区将至少建设3处小微湿地,利用有限的水面资源,给野生动植物营造更有利的栖息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