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幻想小说《汉字奇兵》创作缘起

    (上接第一版)

    在“便捷”地想得到更多物质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精神家园也“便捷”地被荒芜了、冷漠了!

    我希望通过这部小说,重新唤起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汉字的形体和灵魂深刻的认识与由衷热爱,对中国文化产生深深的敬畏与情感。同时我也想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们应当坚守的,正义、正直、悲天悯人的情怀,忠贞不渝的爱情,见义勇为的侠肝义胆,诚实守信、惩恶扬善、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汉字奇兵》是一部幻想小说,对我来讲不是偶然的。我从1987年写了电影剧本《霹雳贝贝》(及同名小说)到2009年的电影剧本《乌龟也上网》一共是10部电影,其中有5部都是幻想类的电影,另外3部是《魔表》、《疯狂的兔子》、《危险智能》(又名《非法智慧》)。2015年又写了《汉字奇兵》。20多年过去了,感慨很多!就从中国幻想电影的角度看,无论是数量和质量,我们是退步了。我曾对六年级一个班的孩子说,你们每个人给我说一个你自己的科学幻想。一个女孩子说要当个著名的影星,另一个男孩子说他要当一个亿万富翁。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科学幻想这个词的含义,或者因为他们过于现实、过于功利,把欲望或者理想当成了科学幻想。我以为过于追求物质的社会是缺乏幻想土壤的,这样的土壤也是不利于幻想作品产生的。

    幻想是个精神层面的东西,幻想文学的突破和繁荣是需要整个社会思想层面的提升。幻想文学的产生和繁荣需要提倡和鼓励。南京的一位小学男老师问我,为什么在小学课本里没有一篇科幻作品,我当时一愣,因为我不熟悉小学课本的内容。如果真的是这样,我倒建议有关部门加上一些这样的作品。对于青少年来讲,我认为理想、思想、幻想应该成为他们成长中的随时加以培育的东西,而幻想是属于那些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而且在学习道路上不断探求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们的。中华民族未来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他们。

    许多中小学生经常问到我写作文的问题。有人以为提到幻想就是假的,提到现实就是真的。我不这样认为,我告诉同学们写作文写到“非虚构”类的作文(现实作文)可以写“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应该”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应该”和“可能”中都包含了联想和想象的因素。比如,我没有在课堂上打喷嚏,但是我写了,就是“应该”和“可能”。这样的作文还是属于非虚构类的现实作文。如果我说我飞到天花板上去了,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虚构类的作文了。我以为我们先要训练少年儿童的联想能力,让我们脑子里有个“联想集团”。良性的联想成为习惯了,人就变得“聪明”了。它就会经常有美好的“发现”。我们通常把这种能力叫做智慧!

    我个人的写作体会是:我不愿意模仿别人,也不愿意模仿自己,我喜欢新奇!比如《千雯之舞》的写作(《汉字奇兵》又名《千雯之舞》)。这是一个有难度的作品,但也是一个让我保持写作激情的作品。我很喜欢这种对自己的挑战,我要写一个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

    我以为想象力有个人的才华,但想象力也不仅仅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需要永不满足的思索和写作时间,它甚至需要“挣扎”。写作要给自己定个高标准,自己给自己出了难题,解决了难题是水平、是创造。给自己出了容易的题,解决了,不过是平庸的甚至是跟风的作品。有时候你以为你的构思很不错,但想了些时候,一个更好的构想或者细节出现的时候,你就会庆幸地感叹道,啊!幸亏我又往前想了一步。想象力的思索和表达还需要“见多识广”,了解时代,熟悉“行情”,知道什么是前沿的,什么是落伍的。

    幻想小说有幻想小说的逻辑和肌理,就是幻想小说也要分类,比如科幻、魔幻、神话、童话、加上现在时尚的玄(眩、炫、)幻等。他们也有自己的血统和特点。而我们现在有些写作和阅读把这些门类都混为一谈。龙王仙女也被叫做科幻,网络游戏也被当成文学。这些做法不利于优秀的作品产生,只能是混淆视听,为了商业利益而标新立异,结果让少年儿童无所适从。

    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三个地方我一直在思考,也可以说是一种纠结或矛盾。

    第一是幻想与现实的矛盾。文字世界到底写到什么程度?后来决定,“人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字就是书的生灵,人为什么要写字,其实,字就是人的生灵啊!”人的世界有什么,字的世界里就有什么。

    第二是文学层面的故事与文字知识的矛盾。最后决定,文字知识如果形成“硬块”影响故事发展的时候,故事第一。在文学层面表达流畅、传神、引人,加上这本书本身就是以字为主人公的小说,“知识”也就自然地传递了。

    第三是读者对象,给成人读者还是给儿童读者写的矛盾。最后安慰自己,好的作品,老少皆宜,往好了追求就是了。所以当2011年北京图书定货会上几位专家荐书的时候说到:这本书无论对儿童还是对成人都是值得推荐的,并被评为2011年最值得期待的十本书之一。我感到很欣慰!这本书里没有一个儿童当主人公,而且还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的故事。这与我们以往的儿童文学是不一样的,但在我的心目中少年儿童依然是我这本书的对象读者。因此我没有刻意地为哪个年龄段去写。但是我认为哪个年龄段的读者都会从中感受到一些有意思和有意义的东西。

    谈到在影视方面的开发,我以为是可能的,但是,这件事也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因为把小说“剧像”的时候,那些汉字如何“表现”是马上就要面临的问题。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许多朋友就曾经告诉我这是条死胡同!但是我走出来了。这件有难度的事情也是非常富于挑战性的,因此我也相信有才华和志向的影视工作者能够寻找出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既是一个艺术的突破,可能也是一种观念的飞跃。

    (作者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