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医患沟通是解决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大众之间,医学知识不对等问题的重要环节。在山西省《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活动上,本报专栏作者郭述真教授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学科普志愿者畅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感悟医生与医学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医务工作者从事的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事业,“性命相托,健康所系”,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贫富,呵护生命,大爱无疆,是阳光下最美丽、最崇高的职业。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每一位从医者都是要就职宣誓的:我自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道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宣誓方能就职,那是因为,医学是一门关联人人的科学,从精卵结合,到孕育生命,到生老病死,无一不得到医学的眷顾,如何让每一个生命都活出健康,活出快乐,活出优雅,活出质量,活出长寿,活出精彩,是医务工作者神圣的责任。然而,在所有自然科学中,医学的发展是最为缓慢的一种,因为我们面对的人类自身,不能随意解剖,随意取材,不能随意做这样和那样的实验,许多疾病尚无法治愈,许多病因尚未能揭秘,医学发展的滞后,与人们的生存期望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医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将所有人的所有疾病一把抓。医务工作者攀爬不停,钻研不休方可取得医学的不断进步,医患携手方能取得共赢。
感悟大众与患者
有一组数据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前人均寿命男性为35岁,女性为31岁,2015年,男性净增39岁,女性净增46岁。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2亿,占人口总数的15.94%,山西省达到530万,占全省人口的的2.07%,太原市达到63.8万,占全市人口的14.8%,都毫无例外地进入了老龄化。人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5岁,“人活七十古来稀”已不再是亘古不变的格言。
日子越过越好,寿命越来越长,人人都想好好活,活个大岁数。寿命与健康的期望值不断升高。一旦生病,也希望很快治愈。所有这些原本就是医务工作者为之努力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医患之间是目标一致的统一体,为什么二者之间矛盾常有,纠纷不断?其中两者之间沟通不到位,应当是“木桶原理”的短板。
感悟医学科普与医患沟通
人食五谷,孰能无病,病后求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患病的人及家人,却往往感到求医之路十分艰难。有些人走进医院,晕头转向,人地两生,一头雾水,搞不懂检查内容,弄不清病因和病情……病痛的折磨,求治的迫切,花费的增加,加之个别医务人员不屑沟通,沟而不通,半通不通,无效沟通……以致积怨累加,医患矛盾一触即发。
怎么办?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到医科大学里进修学习?抑或每个家庭都有一位医生?那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如何解决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与大众之间,医学知识不对等的问题,便显得十分重要。
医学科普,医患沟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医务工作者加班加点,不分白昼,十分辛苦,责任重大,风险极高,如何在高度紧张,繁忙劳碌的情况下,做到有效沟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医务人员若能将讲科普,写科普,传递科普,作为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集众智,聚合力,线上线下,点上面上,全面开花,多方位多渠道,努力让大众知道一点医学知识,多一点,再多一点,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方有可能做到有效的医患沟通,构建融洽的医患关系,营造和谐的就医氛围,保障良好的医疗质量,这将对全民的健康素养,腾飞的国民经济,有着恒久的重要意义。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迎来了科普的春天,科普的盛世,医学科普将是科普园里,最为美丽的花朵,医学科普,医患和谐,将进一步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护佑人类的生命与健康。
(作者系山西省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科普精准传播培训导师,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首席专家,山西女医师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