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开采源头保护技术图 |
说矿山 道环保
自2009年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颁布实施以来,通过实施治理恢复及创新源头保护技术,矿山地质环境呈现明显好转。但由于我国矿业开发历史悠久,一些矿区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依然存在,一些矿山企业由于环境保护理念缺失及开采方式粗放等因素影响,引发了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治理恢复已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又如何从源头上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呢?
为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与治理恢复政策,并采取治理恢复措施。一是组织开展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编制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二是颁布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进一步规范矿山企业和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三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加快推进闭坑矿山的综合治理;四是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探索推进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开发式治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世界铁城”湖北黄石大冶铁矿,经过百余年的开采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露天坑,昔日露天坑周围废石满地、风沙弥漫。通过科技创新,创造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昔日的废石堆放场变成了生态休闲文化广场;露天坑壮观的悬崖峭壁,成为极具科学与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景观。
山东济宁王楼煤矿因采煤形成大片塌陷地,经过生态修复,目前已建成鱼塘、瓜果大棚等约400亩的生态园区,生态园建好后,每年收入能达到1000多万元,可解决矿区群众500多人就业。上面生态园区、下面黑色煤田,企业有效益,农民有钱赚。
这里是山东嘉祥县九顶山风景区,花香扑鼻、山体黛绿,虽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荒山秃岭、风沙弥漫。从2008年开始,嘉祥县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矿山治理的新模式。财政资金主要投向公路等基础设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向矿山治理与产业发展。企业作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合作招商等方式吸引其他资本参与,已治理面积320公顷,光秃秃的山坡复绿了,建成了万亩林业生态采摘园,正在打造高端养老养生型生态城镇社区,这种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施矿山环境治理的PPP模式已在嘉祥县推广,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多赢。
针对传统的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及含水层破坏,以冀中能源邢东煤矿和安徽铜陵铜矿等为代表的一些矿山企业探索出了“充填开采技术”,将煤矸石或尾矿等矿渣充填到采空区,既有效控制了地面塌陷,又实现了水资源的源头保护。
针对传统的露天开采引起的土地占用及地貌景观破坏、神华集团黑岱沟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矿山企业,通过采用土方内排技术,减少废弃土外排量,从源头上降低了排土场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坐落在浙江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的遂昌金矿。坚持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之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成为“山长绿、水长清、花常开、鸟常鸣”的花园式矿山,并将丰富的矿业遗迹、悠久的采矿历史和良好的生态优势融为一体,建立了国家矿山公园,被赞誉为“绿洲中的黄金世界”。
近年来,随着矿业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绿色矿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相信在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指引下,新建与生产矿山企业坚持源头保护,强化责任落实,闭坑与无主矿山实施“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负责、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模式,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相信采矿“无痕”的日子与“满矿尽是绿意浓”景象将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