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
中国科普研究所特约刊登
2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中国科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两部门将在落实食品药品科普政策、加强人才队伍、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建设、实施“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实质性合作,并通过建立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合作取得实效。该协议的签署,为进一步加强两部门之间的合作,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要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是达成社会共治的智力基础和认识前提。近年来,中国科协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力度,积极利用新媒体作为科普传播载体,不断提升自身科普工作的能力,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惑,卓有成效地完成了相关部门赋予的科普工作任务,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源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专业委员会也充分发挥本会食品安全专家、媒体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让食品科普进校园、进社区,邀请消费者、媒体代表走进食品生产企业;整合科普资源,形成科普图书创作和整合各食品学会、专家、媒体、消费者共同参与联动的科普宣传融合创新,提升了宣传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和精彩度。
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是释放食品安全“正能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对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具有推动、带动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信息快捷的同时,也使谣言不胫而走,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比较大,其宣传的食品安全“负能量”严重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食品行业发展。为了降低食品安全谣言对社会、对公众带来的恐慌,就要加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提升公众辨别谣言的能力,同时激发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人士、相关企业、新闻媒体、公众形成“五位一体”的合力,让科普宣传跑在谣言前面,通过科普教育让“正言”压倒“谣言”。
科普宣传离不开媒体,有了媒体这个桥梁和纽带,消费者和公众才知道并了解食品安全科学、科普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就食品安全而言,知识就是安全。由于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匮乏,面对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亟须媒体进行宣传、引导、解读。为此,主流媒体应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面对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时发挥澄清事实、辨明误解的作用,及时求证,准确报道,用客观公正的报道发出主流媒体权威的声音,在提高百姓食品安全常识、意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是清风,能够荡涤蒙昧;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是武器,能够启迪民智。食品安全科普是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科学传播最重要的途径。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用科普来弘扬真理,用知识来助力社会共治,让食品安全知识能够走进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通过食品科普宣传获得食品安全“正能量”,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获得感”。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