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3日 星期四
就业表现应由量向质转变

    全球著名商业教育机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布的《2017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细分项“就业”这个二级指标上,中国的表现在全球63个主要经济体中名列首位。

    毫无疑问,在拥有世界上最庞大劳动力队伍的中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中国良好的就业表现应该主要归功于稳定的经济增长与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最主要动力。尽管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出现一定的下滑,但目前依然稳定在7%左右,在全球属于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了在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过程中实现就业的基本稳定。

    但是,当前中国就业的良好表现更多地体现在数量的扩张方面。相比较而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并已成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矛盾。换句话说,劳动者想要找个工作并不难,但要找到一个好工作却并不容易。

    就业质量不高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工资水平不高,虽然近些年劳动者的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全,保障水平低,不少劳动者并不能享受到“五险两金”的充分保护。就业稳定性差,员工离职率高、频繁跳槽,不仅对企业稳定生产经营不利,实际上对劳动者本人也有负面影响。再有就是超时工作现象普遍。根据2016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日从业时间超过8小时的农民工占64.4%,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的农民工占78.4%。事实上,白领阶层加班现象也同样十分突出,等等。

    因此,在当前就业表现总体良好、失业率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应抓住机遇,将重心放到努力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上面来。只有在就业的数量与质量上同时着力,才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

    《环球时报》2017.7.8文/李长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