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学者放弃外籍院士“转正”为中科院院士的消息引来热议,这本是我国院士制度的难得突破,影响深远,可喜可贺,但总免不了有异议钻出来扯拉眼球,“老了想在祖国养老了”一说就最具杀伤力。
杨振宁当年没有像钱学森、邓稼先那样“突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并为祖国强大而鞠躬尽瘁”,常有人拿来在网上长篇累牍地说事,钱邓等人固然可佩可敬,但杨振宁并不可耻,论者以非黑即白的革命思想衡量科学精神,狭隘不足取。当时杨振宁等所经历的复杂国际形势和心路历程,今人很难体验。杨振宁所从事的是基础研究领域,与当时我国的国力国情相比,美国提供的条件显然更为适宜。如今,他回国定居已经20多年,除了结婚一事“冒犯”了不少人的“道德观”外,他为国内引进一批大家,亲自在清华讲课,建立清华高等研究院等等,无不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促进中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遑论他在归国前为促进中美科技合作之间所做的贡献。
杨振宁的贡献属于物理学,属于世界,不管国籍何处,都应该永远成为中国的骄傲。这是一位仍旧活跃在科学教育界的了不起的大家。当他在今日中国环境稳定,发展看好的时候,竭尽己能为中国效力,同样是大家风范。
以今天的杨振宁的地位声誉,中科院院士的待遇对于他,已不成为一种诱惑。包括国籍落在何处,对自己的实际生活也已经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以平常心看待,应属落叶归根之念。但这不意味着对中国不重要,二人的回转国籍,为中国学术发展和国力复兴带来的精神象征和号召力、影响力,远难以只言片语尽之,这从中科院为他们二人特开一例,专门研制相关办法就可证明。
当年李叔同执意出家,有不少人质疑乃至不齿,只有泉州的道元法师说了一句话:你们是在以有碍的思想评判无碍的境界。今人以“养老说”评判杨振宁,又何尝不是?
《科技日报》2017.2.23 文/句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