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2日 星期四
真正的穷人已然失声

    月收入不到多少元就算穷人?富人生活是什么样的?类似话题在舆论场上总能引起热议。恐怕再没有什么话题,能比贫富议题更能拨动普罗大众的神经了。

    从小县城的打工小妹,到大都会的精英、金领,少有人对自己的财富现状感到满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再富一点,都觉得自己要像某些更有钱的人那样,才算得上真的脱贫了。

    “月薪5000元以下的穷人怎么生活?”“我在北上广,年薪10万元,日子太难过。”打开主流的社交媒体或论坛,这样的言论俯拾皆是。网络上弥漫着一股对“贫穷”的怨气,给人一种“穷人正在积极地为自己发声”的感觉。

    然而,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幻觉。国家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3821元,折合月薪不到2000元,就算在收入最高的上海,这个数字也不过是54305元,折合月薪不到5000元。这些数据将人们从幻觉中拉了出来,展示了中国人最真实的收入状态。

    在网络上“哭穷”的人都不是真正的穷人,这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一方面,穷人没有太多机会使用互联网,就算上网,大多时候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拥有话语权的网民几乎全部出身于中上阶层,专业媒体的话语权更是牢牢掌握在文化精英群体手中。另外,人们往往耻于承认贫穷,挣3000元的假装自己挣5000元,挣5000元的假装自己挣1万元,穷人就算有机会发声,也很难发出真正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的声音。

    贫困阶层的呼喊,被都市白领顾影自怜的呻吟掩盖。致力于改造社会、消除不公时,不能将那些在网络上失语的“沉默大多数”视作空气。

    要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仅拥有知识、财富或地位是不够的。只有那些关怀社会,愿意用自己的能力与资源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精英。中国的贫富差距已不容忽视,舆论场中却充斥着迷惑性极强的“富裕泡沫”。要戳破这层泡沫,仅靠一年一次的统计数据是不够的,社会精英在观念和行动上的表达至关重要。

    《中国青年报》2017.2.22  文/杨鑫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