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老家的表哥来电话说:“我和你嫂子又进城干活去了。”表哥今年60岁,再干瓦工,身体能吃得消么?后来得知,两个儿子先后结婚,让本已过上小康生活的表哥,又欠下了一屁股债。
在人口流动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姑娘通过求学、打工等方式进入城市。性别结构的失衡,让农村男青年面临着巨大的婚姻压力。缺乏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农村男性,不得不通过提高彩礼的方式来提升“筹码”。彩礼的水涨船高,让一些农村家庭陷入了“娶不起”的婚姻困境,让部分年轻人的情感诉求无处安放,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有学者指出,婚姻缔结了一种财产继承和经济合作关系,既包括生儿育女,也包括养老。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也好,家庭结构小型化、家庭功能分化也罢,生养了女儿的农村家庭指望通过彩礼一次性收回女儿的养育成本,甚至希望以此来为儿子将来娶媳妇积攒财力。“天价彩礼”看似不理性,实际上隐伏着农村家庭的理性选择。
“天价彩礼”少了“礼”的味道,多了“利”的气息,这样的的名实分离,在本质上是情感商品化的极致演绎。为了帮助儿子娶媳妇,许多农民家庭不得不“举全家之力”甚至借外债;高龄农民工从事高强度、高危险系数的工作。这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代际剥夺,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断裂。
减少“天价彩礼”既需要破解农村老人养老困境,也需要给予农村年轻人更多向上社会流动的渠道。当农村男青年拥有更多过上“好日子”的机会,他们不仅能吸引农村女青年,或许也能吸引城市女青年。
中国青年网2016.11.1文/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