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干实业的输给炒房太太团并不意外

    最近有媒体发文,探讨在中国为什么干实业的输给了炒房的。文章说,世界金融史告诉我们,过度虚拟化的经济注定乱象丛生,轻则酿成市场的异常波动、大起大落,重则掏空百姓的钱袋子。所以,让干实业的不输给炒房子的,关键就要让“实”与“虚”的结构再调整、再平衡,把这一比例维持在风险红线以内。

    应该承认,媒体的担忧和说法都没有错。不过,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的事实告诉我们,过去10多年,给百姓带来最大财富效应的不是实业,而是房地产,在中国创造了财富神话的,不是实业而是房地产。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我们的制度设计使得资源向房地产转移,而不是向实业转移。

    以今年民间投资的断崖式下滑为例,原因是什么?很简单:一是民间投资按照过去的玩法除了房地产,除了做一些以钱生钱的投资,基本都不赚钱了,制造业目前处在很困难的阶段,民间投资当然不敢投了。

    近几年,大量的国有资本也游离在股市和楼市,每年的财富榜上,房地产、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大亨屡屡上榜。 

    中国做实业的企业家为什么输给了在家里炒房的太太,关键在于实业面临的环境堪忧。以创业为例,这两年我听到的创业的案例大多来自互联网,除此之外,年轻人最向往的就是搞一笔钱,再去投以钱生钱的项目,鲜有人投身真正的实体经济。我的一些创业的朋友,感叹如今创业之不易。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非常不理性的急功近利的风气,鲜有人有产业的使命感。

    不解决实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不真正在扶持实业上下工夫,通过强制的方式让金融资本进入实业只能是权宜之计。有人抨击金融企业“晴天送伞,下雨收伞”,这难道有什么错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金融企业,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当然是在风暴来临的时候把资金收走。金融企业进入实体应该是一种经济选择,而不是道德义务。

    我们总是经济和道德不分,该讲道德的地方缺德,而该讲市场原则的地方却举起了道德的大棒。凯恩斯认为,经济学本质是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但经济学最大的伦理应该是讲究市场原则,而不是处处道德评判。炒房的没什么错,错在对实业的轻视和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新京报》2016.11.3文/马光远

京ICP备06005116